津市:开展人才摸底建库激发乡村人才活力

文章来源: 津市市委组织部  时间: 2018-08-10 10:29

今年以来,津市市坚持“乡人治乡、村人治村”理念,在全市镇村两级大力开展“乡村人才摸底建库”工作,拓宽基层干部队伍来源,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补齐人才“短板”,吸引留住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一、立足“三个困境”,开展人才摸底

当前,津市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人才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由于乡村吸引力不足,留不住人才,年纪轻、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村任职,导致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二是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干部党员50岁以上占51%,农村党员60岁以上占56%。三是青年队伍在家较少。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流失了大量的青年劳动力,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了农村的主要人群,导致农村人力资本严重短缺。农村人力资本匮乏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全面摸清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津市市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开展村(社区)人才建库工作的通知》,按照“精准摸底、不漏一人”要求,镇街采取统一部署,选派人员联点进行督促落实。村(社区)安排“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分组、分片进家入户的对各类人才进行全面摸底并做好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现居住地、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登记并汇总,逐镇逐村对“乡村人才”进行全面摸底核查。

二、立足“三个聚焦”,进行分类建库

供需不匹配是引才用才的最大困扰,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津市市按照“双向摸底建库、精准对接供需”思路,针对组织型人才、发展型人才、服务型人才等不同领域,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了“乡村人才信息库”,储备乡村人才达5596人并实行动态管理。一是聚焦组织需求,建立后备人才库。针对基层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和党员队伍逐渐老龄化的问题,多方探求本籍在外党员和干部人才,旁求俊彦。截至目前,共精准摸底建库在职、退休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240人;45岁以下的现役、退役军人905人;45岁以下的在外务工党员1016人,现已将在外务工党员326人充实到了“123”后备人才队伍。二是聚焦发展需求,建立产业人才库。针对农村发展滞后,缺乏带头人的问题,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共摸底建库在外经商、办企业、事业发展较好的成功人士294人;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364人。三是聚焦服务需求,建立服务人才库。针对青年队伍外出较多的问题,深度挖掘本土“乡贤”人才,共摸底村、社区大学生1727人;乡村贤达50人。目前已培养乡贤人才16名进入村居“两委”班子,招聘76名大学生担任村(社区)党建联络员,选派2658名机关党员志愿者到村(社区)服务。

三、立足“三个保障”,激发人才活力

为确保乡村人才留下来有甜头、有盼头、有干头,真正激发乡村人才活力,要注重三个保障。一是注重待遇,让人才留下来有甜头。认真落实常德市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低限运转保障、工资待遇保障、工会活动保障、每年组织健康体检等标准执行到位。出台和施行《津市市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从项目申报、产业扶持、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让创业者有信心,让投资者有利可图,让农民得到实惠,让乡村得到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成长,让人才留下来有盼头。村(社区)干部出缺后,党建联络员择优推荐使用;定期从表现优秀村主干和党建联络员中,招聘镇街事业站所人员; 加大从优秀中招录公务员力度,每年在镇街机关公务员考录计划中单列一定数量指标,面向优秀村主干和党建联络员考录。三是注重宣传,让人才留下来有干头。定期开展乡村进步先进集体、乡村进步先进个人、农村拔尖乡土人才等优才评选活动,加大对优秀乡村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关心优秀实用乡村人才的快速成长,积极营造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经济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中共津市市委组织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