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人才+”工程精准扶贫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18-10-26 10:19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的青海海东,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而人才短缺一直是挡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石。

近年来,海东市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组织科技型、实用型等各类人才2500余人次,持续开展了人才下基层活动,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实施“人才+”工程,破解基层“人才荒”,助力脱贫攻坚,引导发展特色种养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给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人才+科技服务”催生新力量

“在安工的技术支持下,我们示范基地的大棚已经发展到1000多个,果蔬长势一年比一年好,这两天到大棚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了。”“是啊,我家油桃已经种了四年,今年的油桃一斤能卖到20元,有了安工的技术服务,我有足够的信心致富奔小康!”在海东市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的油桃大棚里,农民们正在互相议论着近几年温室大棚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农民口中的“安工”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安小龙,也是平安区白沈沟富硒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的高级农艺师。从2013年开始,应平安区农牧局的邀请,安小龙等四名农技专家来到平安进行了一场艰难的农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经他推广种植的油桃、红提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亩产可达到1000公斤以上,经济收入达6万元。温室蔬菜水果已逐步发展成为平安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安小龙等科技人才针对平安区种植业传统作物品种比例过重、产业单一、质量效益不佳等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先后引进五彩油菜、高酸红肉海棠、羽衣甘蓝等3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多用型新品种的种植,不仅促进了富硒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平安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实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百名专业技术人才下基层活动”为平台,不断盘活用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给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把专业技术人才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力量。

“人才+特色产业”开创新天地

精准脱贫,产业选择是重点,农民摆脱贫困是前提。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摆在第一位的是“人才进乡”。海东市结合地区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资源特色,充分整合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

“水飞蓟中药材现在可以在互助县推广种植,除去各种成本,亩均收入达3400元,水飞蓟的成功引进,在增加互助县中药材品种的同时,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新品种大蒜在2700米的高海拔地区成功越冬种植,不仅产量高、品质还比常规种植优;这是今年我们和九三学社合作引进的羊肚菌新品种,若种植成功,一个温棚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互助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九三学社院士工作站建设以来,引进农作物和果蔬等新品种44个,新技术2项,建成百亩新品种试验基地1个,联合开展攻关项目3项,申报科技成果2项。互助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九三学社院士工作站已成为互助县高原现代农业发展、助推农民增收的“智力引擎”。

平安区围绕富硒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实施富硒大蒜和马铃薯、富硒禽蛋等培养项目人才。举办饲料种植、果蔬种植、牛羊饲养等专技培训班30余期,培训500多人次,带动就业1000余人,增加村级集体增收80余万元。针对产业发展的难题,引进5名专门研究富硒产业的专家教授深入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一线“问诊把脉”,为农民送技术、传经验,促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用科技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并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其他贫困地区发展。

“人才+基地项目”培育新动力

“现在,我们的庄稼活也要靠科技,没有科技,没有关键技术,就没有好产品,只有产品好了才有人买,才有市场竞争力。头几年遇到了很多问题,合作社一直是亏损的。这两年多亏了技术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了很多农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让我们的合作社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今年,我估摸着差不多有个200多万元的销售额吧!这让我们当地的老百姓更有信心地干好农活,脱贫也能增加自家的收入。”民和县泽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志东欣慰地表示。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实行乡土人才与农户“1+1”“1+N”结对带帮,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485名优秀乡土人才主动与900余户“联姻结对”,通过面对面解疑、电话答惑、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促其致富增收。目前,在41个脱贫村发展规模养殖户1163户,发展规模种植户368户。互助土族自治县选聘一批以技能大师、“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的“名师”和一批贫困地区中青年培养潜力的“学徒”,依托各类专家工作室、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等,签订师徒协议,结成师徒对子,开展技能技艺传授。全县共遴选“名师”100多人次,200多名乡土人才已经成长为脱贫致富的技术能手、产业大户。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