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纪实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18-12-13 10:27

陈 昊 刘海花 严 华

又是一年丰收时。

奔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袤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农技干部忙碌的身影。面对面地传授技艺,手把手地指导示范,一对一地答疑释惑……农民朋友咧嘴憨笑,帮扶人员乐在心头。

到农村去,到贫困地区去,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今年3月起,自治州农委系统启动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组织农口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8个专家服务团、115个精准帮扶服务队,深入基层生产第一线,覆盖全州1800个行政村,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活动,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并对1110个贫困村选派精干力量重点帮扶。

近千名农技干部,扑下身子下基层,满腔热血洒农村,为美丽乡村执画笔,为乡村振兴献智慧,成为秀美湘西画卷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级联动千名农技干部下基层

走进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但见万亩茶园青青。村支部书记向天顺介绍说,隘口村是一个苗族、土家族、汉族杂居行政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785户3116人,曾有建档立卡户167户658人。在上级部门和农技人员的支持帮助下,村里选准湘西黄金茶作为主导产业,全村土地面积3.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1.5万亩,人均种植面积达到5亩,成为吉首市黄金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

今年,全村茶叶收入达5000多万元,户均达到6万余元,人均达到2万元。全村种茶的建档立卡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周边5个乡镇20个行政村种植茶叶7万多亩。如今村里人早已全部脱贫,昔日出了名的深度贫困村,成了自治州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隘口村的华丽转身,正是得益于科教兴农的助力,从选取黄金茶作为主打产业,再到种植技术培训,还有品种改良,到处可见农技干部的身影。整个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领导干部真重视,相关部门真参与,农技人员真服务,农民群众真受益,帮扶取得真实效。

按照《湘西自治州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方案》,自治州农委决定从2018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以贫困村为重点,辐射全州所有行政村,采取联村或包村的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对口和定点服务,创办示范样板,促进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特色产业有明显发展,产业扶贫帮扶有显著效果。

一年来,全体农技干部实行服务乡村到人,责任到人,联村技术负责人结合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选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农业园区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业技术现场培训、指导、示范,竭尽所能为农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截至目前,共投入帮扶资金520万元,创办示范样板2005个,推广农业新技术800余项,开展技术培训2700期次,指导培训农民 20.6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0.06万余份,为推动全州农业农村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发力助威。

为了切实将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落到实处,自治州农委确立了“州级主导、县级主抓、农技人员定点服务”的工作原则,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合力。由行政领导牵头,按照“1个县市1个精准帮扶团、1个产业1个技术首席专家、 1个行政村至少1名农业技术人员或农业行政管理人员”标配,开展农业技术精准帮扶。

一县一团一乡一队精准帮扶

带着州委、州政府的嘱托,带着数十万贫困群众的热望,带着责任、使命和情感,近千名农技干部满怀热情,奔赴农村基层,把汗水挥洒在巍巍武陵山腹地。抓紧工作对接,认真调查研究,制订帮扶计划,落实产业培训,仔细号脉问诊。

“一县一团、一乡一队”,强化措施,搭建技术服务云平台,实行资源合作共享,开展定点农技服务,提供农业技术支撑。自治州农委主任田科虎带队,14名班子成员、26名技术责任人、35个帮扶单位,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誓将精准帮扶进行到底。

“点餐式”帮扶备受欢迎。永顺、泸溪两县帮扶团让帮扶对象“点餐”,针对优质稻、茶叶、油茶、蔬菜、猕猴桃产业等开展田间实训,依据“菜单”现场讲解杂交玉米套种大豆标准化栽培技术、高档优质稻机插秧集中育秧技术、柑橘猕猴桃培管技术、“稻+鱼”高效综合种养技术等,结合农事季节开展电商培训、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培管和销售难题,深受群众欢迎。

“样板式”帮扶示范带动。古丈县帮扶团以“省级合作社创建”和“农机推广补贴”为切入点,重点帮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产业大户,强化利益链接机制,配合县引进推广适用新型农机具,培训农机操作人。凤凰县帮扶团结合州级领导挂点扶贫,选择重点乡镇、村办点示范,集中技术力量在腊尔山创办高山优质蔬菜示范样板、廖家桥镇昌莆塘村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样板;同时,以乡镇为单位,以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村能人和村组干部为主要对象,以种养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初加工、销售和农村电商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3月份以来,凤凰县共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89期,26500人参训;深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完成高档优质和高产栽培示范1.2万亩、湘米工程种植面积1.2万亩,推广农业新品种47个、新技术35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

“带徒式”帮扶针对性强。吉首市、保靖县帮扶团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天然水域违规养殖整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规模养殖、稻田生态养鱼等有针对性“招徒”,传授养殖技术,通过“徒弟”带农民,开展畜牧水产系统培训和技术服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抱团式”帮扶卓有成效。龙山县帮扶团联合县农业部门,整合帮扶资源,统一制订帮扶计划,开展“科技扶贫专家服务行动”,将20名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团长、110名科技服务专家组成21个技术帮扶服务队,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对全县21个乡镇(街道)、227个贫困村实行专人定点服务,多人联合指导。其中,重点帮助7个贫困村分别创办科技示范基地1个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2户以上,让贫困户掌握1-2项脱贫致富技能;同时,对全县386个村社区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花垣县帮扶团明确以特色蔬菜、特产养殖、优质粮油、特色水果、茶叶等重点产业发展为服务重点,搞好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创建、信息服务等工作。其中十八洞村采用穴盘定植、地膜覆盖、遮阳栽培、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已完成50亩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了茶园建设“保姆式”服务模式。

服务“三农”农技干部情系山乡

农村需要什么,帮扶团就送上什么;农民需要什么,帮扶团就解决什么;哪里有疑难杂症,哪里就有农技干部对症下药、雪中送炭的身影。

7月中旬,在吉首市矮寨镇排乃村,麻远程、龙金茂、龙卫胜、石送林四户山羊养殖户心急如焚,他们正在为小量山羊不明原因的死亡、公羊后脚瘫痪等问题而一筹莫展。获悉此情的高级兽医师罗宗礼带着帮扶团成员一行,顶着38℃的高温,来到他们家羊圈现场查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饲养管理措施。看着困扰了好些天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几位养殖户连声道谢。罗宗礼还在村里开展了山羊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结合该村实际,向该村15户山羊养殖户传授了山羊科学养殖技术要点、难点,让养殖户们受益匪浅。

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湘西州农业科技培训显著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极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升级。1110个贫困村、16.87万户贫困户、67.21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下一步,自治州将继续深入开展千名农技干部精准帮扶联村全覆盖行动,扎实推进“服务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服务种养大户、服务广大群众”,做到良种良法进大户、科技培训进大户、致富信息进大户,进一步提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让美丽开放幸福在新湘西农村大地开花结果。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