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组织和人才工作创造多项“衡阳经验”

文章来源: 衡阳党建网  时间: 2018-12-24 16:09

衡阳市选出十佳农民大学生村官

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

40年来,衡阳组织和人才工作沐浴着改革春风,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衡阳经验”,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衡阳荣誉”,为我市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党建基础全面夯实

40年来,衡阳市坚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衡阳党建基础全面夯实。

1978年,全市仅有1080个党组织。2017年,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17387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1490个、社会组织党组织933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双双超过80%,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涌现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谭子山镇工联村等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全市党员从1978年的15665名增加到2017年的364696名。先后涌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衡阳市特殊学校教师刘玲P、衡阳公安英雄吉湘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谭敦龙、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王洪斌、十八大党代表欧建春、十九大党代表甘军华等先进典型人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衡阳市始终坚持抓常抓长,形成了一批优秀基层党建制度成果。在农村,建立完善了基层党建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点责任制、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三级联述联评联考”、承诺践诺等制度。在城市,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家门口服务”、街道大工委制等制度。在行业系统,建立了机关干部下基层大走访、干部参加劳动、非公有制企业党群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等制度。

40年来,衡阳市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功能不全到逐步规范,党组织“五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以来,全市在185个乡镇(街道)、2276个村建设了便民服务活动场所,在147个乡镇建设了 “六小一中心”,264个城乡社区全面完成“两化两体系”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活动场所功能设施全面改善。

近年来,衡阳党建工作一大批好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四会四议”民主管理机制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三有两评”工作法被评为2008—2010年全省组织工作重大创新奖,2012年被中组部选入《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三村”工程被评为2011—2013年全省组织工作重大创新奖;远教站点“四加六代”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优秀案例;社区“先锋家园”、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党代表“三联一帮”、党员群众教育培训讲习所和“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做法,被人民日报等中央或省级主流媒体报道,吸引了外省市人员前来考察学习。

干部选任日益规范

40年来,衡阳市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眼事业需要选配干部。特别是近年来,牢牢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严把关口,一大批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幅度提高,衡阳干部选任日益规范。

衡阳市在干部选任中,重点看政治品德、看工作实绩、看综合素质和作风、看廉洁自律。廉洁有问题、群众反映大、个人形象差的人坚决不用。其中,“量化考德”开全国先河,工作经验被中组部选入《市县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注重选拔使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干部,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在2016年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中,共提拔干部76人,其中有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经历的占70%;注重正向激励,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今年在全市选树并表彰了13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营造了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衡阳市先后制定出台《衡阳市市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选拔任用纪实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突出从制度层面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牢牢坚持“凡提四必”、全程纪实,严把事前酝酿关、民主推荐关、组织考察关、讨论决定关、干部职数关等五大关口,让“带病提拔”无所遁形。2015年以来共受理干部选任预审8549人,抽查市管领导干部及拟提拔处级干部考察对象1537人,预审否定43人次,暂缓或取消任职22人次,14人因“带病提拔”问题被追责。从2015年开始,历时3年,圆满完成2083卷市管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和集中整改工作,受到省委组织部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介。

衡阳市组织部门深入各地各单位调研,发现掌握了一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在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近3年来,共选派6名县(市)区党政班子副职到省直机关挂职,7名市直机关处级干部、8名驻衡金融机构人才到县(市)区挂职,38名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45名县(市)区基层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25名县(市)区及市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驻衡金融机构挂职。

从严治党持续深化

40年来,衡阳市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党性锤炼持续强化,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衡阳市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全面夯实。

2000年以来,衡阳市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监督体系不断完善。特别十八大以来,聚焦突出问题,延伸监督触角,扎实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落地见效。制定干部谈心谈话、领导干部上门家访、定期健康检查、实绩档案和廉政档案等11项制度措施,各级领导干部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5万余人次,开展上门家访3万余人次,建立市管干部实绩档案1663份,廉政档案33份;重拳整治“三超两乱”,累计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2918人,得到省委组织部的高度肯定。

衡阳市坚持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1983年,市本级主体班仅有2个,培训总人数60人。2018年,市本级主体班达到22个,培训总人数增加到5420人;1983年,参训学员仅限于处级干部,现在调训对象已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基层干部和非公企业负责人;1983年,培训阵地仅限于市县委党校,如今延伸到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及新加坡等地。我市先后两次与清华大学联合培训干部2400余名。

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40年来,衡阳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衡阳人才队伍量质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初期,衡阳人才极度匮乏。1978年以来,衡阳人才工作经历了恢复发展、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等阶段。特别是今年4月,我市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大力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人才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衡阳人才总量已达到22.1万人,较2010年增长29.4%;在衡阳工作或与衡阳建立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2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0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1人;省“百人计划”专家6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55人。

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衡阳市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1992年以来,分四批次,先后评选了212名市学科带头人和229名后备带头人,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2015年,启动实施了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教学名师、衡阳名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5个重点人才支持计划,评选产生了首批支持对象。

2008年,衡阳市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先后接收省科技特派员64名,选派市、县科技特派员共2289名,为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市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产业战略联盟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服务平台16个;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从2007年至2018年,共招募3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配到乡镇事业单位,弥补了基层人才缺口。(唐海强)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