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青春 ——长沙理工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19-06-26 09:25

张笛戴亮

这所学校被称为竞技场上的常胜将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2金5银7铜的骄人成绩;连续5年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5年竞赛总成绩居全国第一;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CCSP)获6金2银5铜,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三;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该校全国排名第48位。

这所学校每年都有引发媒体关注的“学霸”班:保研人数占全专业名额71.4%,考研成功率达58.3%,除考研外全部就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车、五凌电力等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今年刚踏出校园的他们用累累硕果献礼自己无悔的青春。

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一届届传承:他们“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在2018年开通的世界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活跃着上百名校友,且大部分是管理中坚或技术骨干,他们来自多个专业,毕业年份前后跨度长达30年。

这所学校就是长沙理工大学。

近年,瞩目的成绩让长沙理工大学被媒体誉为“黑马”,而更引我们深思的是,一组组闪亮数字背后,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践行的路径与探索。

思考: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底色亮”、“实践强”、“敢创新”无疑成为高频词。为此,长沙理工大学致力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坚守“创新引领是大学的使命”。

学校注重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确立了“两好”(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两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这已成为学校的办学传统与育人特色。

学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持续探索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打破专业壁垒,实施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大类培养,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ACCA班、中法班等特色人才班、卓越人才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成长成才的通道和保障。

格局:打造“大国工匠”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国工匠,国之脊梁。他们与国家改革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紧密相连。

长沙理工大学深谙哺育工匠精神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学校不仅长期服务于国家基础产业建设,更在一项项攻坚克难的实践中,锻造出交通、电力、水利等具有领军优势的特色专业,被誉为我国基础产业人才的摇篮。

“以本为本”,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湖南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积极推进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把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水利工程5个一级学科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实施“课堂革命”,打造“精品课堂”,教授授课比例达到90%以上。

此行采访,正值高温夏日,一间间教室里,老师正挥汗如雨的传道授业。而眼前并不引人注目的老教师们却是中国学科界的“流量”担当。据统计,学校拥有本土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经济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文教类计划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整合学科整体优势,建立了大类+专业招生、特色班、卓越人才班、教学改革试点班等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缺乏不拘一格育人才的路径与方式。”如今高校人才培养最大不足是很多学生因高考分数制约不能选择心仪的专业。对此,长沙理工大学实施“零门槛转专业”,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专业选择权。这一举措打破了原有的办学惯性,学院更加注重专业建设、专业认同感引导,教师更加投入,注重提高课堂质量。

路径:人生何处不舞台

什么样的青春才不负韶华?

在长沙理工大学,我们找寻到各式答案。他们是科研“大牛”,将科研看作学习生活的调味剂,走向更高学术殿堂;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多次问鼎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大奖;他们是国家战略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者和骨干力量,在奋斗中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

人生何处不舞台。人生没有统一的标准,却有始终如一的追求。

长沙理工大学以鲜明的办学特色,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设置学科和专业,为行业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南路桥,北财会”是全国交通行业对学校毕业生的充分肯定。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交通、电力行业,有行业内财经人才“黄埔军校”之美誉。

60多年来,“靠得住、下得去、留得下、上得来”日益成为社会赋予毕业生的标签。港珠澳大桥、南海岛礁、洋山深水港四期、蒙内铁路等家喻户晓的重大工程中活跃着一大批长理校友。央视纪录片《伶仃洋上的两千个日夜》中,10位接受采访的港珠澳大桥建设骨干,其中有6位是学校校友。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学校是奋斗的摇篮。在长沙理工大学,所有“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青春都值得致敬!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