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信念染红的血衣

内容简介:

12月5日,川军第二十四军直属旅的3个连企图偷袭红军,被红军顺势诱入早已设计好的伏击圈,一阵激战过后,川军数十人被击毙,100多人被俘。
详细内容

QQ??20190712151717.png

黄清轩牺牲时被鲜血浸染的血衣

从泸定桥出发,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巍巍群山深处坐落着一方平坝,这是大河上游稀缺的产粮地,红军当年重要的补给站——泸定县岚安。在这里,仍然保留着红军长征经过时的印迹:尘封的苏维埃政黄清轩牺牲时被鲜血浸染的血衣府旧址,蕴藏了曾经血雨腥风下的理想;敦实厚重的红军磨,计数着鱼水情深的点滴过往;墙壁上斑驳依稀的《十大政纲》字迹,刻写出共产党人坚决革命的主张。还有一件上衣,再寻常不过的面料粗制而成,几块补丁因为颜色不同格外显眼,上面的斑斑血迹正是1935年那个冬天的历史见证。现在,它被珍藏在四川博物院。

1935年11月3 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先头部队从丹巴追击川军刘元琮部到了川康省,在马呷山口兵分三路包围川军贾世霖,当场俘虏敌人两个连100多人。次日,红三十二军进入岚安,并在九叉树、五里沟一线与湘军发生激战。由于敌军不断增援,红军始终未能占领阵地。

11月6日,红四军、红三十二军主力及妇女独立团相继在岚安集结完毕。两天后,岚安区苏维埃政府成立。新成立的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接济穷困百姓的运动,建立了游击队、少先队、童子团和妇女会。

QQ??20190712151348.png

今日岚安局部图


12月5日,川军第二十四军直属旅的3个连企图偷袭红军,被红军顺势诱入早已设计好的伏击圈,一阵激战过后,川军数十人被击毙,100多人被俘。为了争取主动权,几天后,红军再次向敌军固守的九叉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无奈 20余座坚固的碉堡如同钢钉一般钉在易守难攻的高地上,形成掎角之势,敌人在战壕中拼死据守,红军几番攻击下来伤亡惨重,整个山头都被鲜血染红。由于进攻失利,驻扎在岚安的红军主力为保存有生力量,沿茶马古道翻越马鞍山向天全转移。红军主力撤出后,岚安的土豪劣绅与湘军李韫珩部勾结,血洗岚安。12月26日,敌军重兵压境。眼见岚安的斗争形势急转直下,县委和区苏维埃计划转移,红三十二军一个排的22名战士,为掩护此次行动,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弹尽粮绝。前方是万丈深渊,后面是穷凶极恶的追兵,22位勇士宁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俘受辱,他们高喊着“红军万岁”的口号从悬崖边纵身跃下。

来不及突围的区乡苏维埃领导人,连同家属上百人,被敌人抓的抓、杀的杀。黄清轩是昂州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被捕后被地主武装乱刀劈死。呼啸的寒风中,黄清轩的鲜血喷涌而出,一层层浸透了衣物,又迅速凝结成红色的印迹。

残暴的地主放言不准任何人前来收敛,黄清轩的儿子黄守才躲过搜捕后急忙赶回岚安,悄悄打听后,冒险找到父亲的遗骸,偷偷地将其草草安葬。当看见衣服上的斑斑血迹时,他眼泪止不住又落了下来,小心翼翼地从父亲身上轻轻剥下血衣,带回家中珍藏起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黄守才将这件宝贵的血衣捐赠给当地政府,才揭开那段已经尘封多年的辛酸回忆,人们才知道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一位贫苦的普通农民参加革命并付出生命的故事。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