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一颗子弹的传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颗锈迹斑斑、表面坑坑洼洼的子弹,从一支美式0.3英寸步机枪中射出,嵌入新四军指挥员刘飞胸中,直至刘飞1984年10月24日辞世方得取出。
详细内容

QQ??20190828115512.png

刘飞胸部伴随他45年的子弹(增强现实图片)

这是一颗锈迹斑斑、表面坑坑洼洼的子弹,从一支美式0.3英寸步机枪中射出,嵌入新四军指挥员刘飞胸中,直至刘飞1984年10月24日辞世方得取出。这颗子弹伴随刘飞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45年的军旅生涯,也见证了一段45年的传奇经历。

一颗特殊子弹成为刘飞的“特殊伴侣”。新四军在江南的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惊恐不安,他们一方面多次对新四军无端指责和蛮横施压,一方面密令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和“忠义救国军”对新四军进行“剿办”,企图消灭新四军。1939年9月21日,新四军一部在江阴县遭遇敌人的疯狂袭击。面对敌人气势汹汹的进攻,刘飞立即率领新四军一部进行反击。当部队突入敌人前沿阵地时,刘飞挥舞着短枪,冒着枪林弹雨向山上猛冲。冲到半山腰时,刘飞突然感到胸部受到重重一击,他的左胸侧中弹,顿时口鼻鲜血直流。警卫员何彭福见状,从地上轻轻扶起刘飞。刘飞忍着剧痛镇静地问背后有没有血,何彭福哽咽着告诉他没有。刘飞听后以微弱的声音自言自语道:“没打穿就没事。”在缺医少药又无法实施手术的环境里,进入刘飞左胸部的子弹无法取出,但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接着,他被抬上一条小船,转送到阳澄湖后方医院养伤。从此,这颗子弹蛰伏在刘飞身上,长达45年之久,如同他的“人生伴侣”一样“不离不弃”。这颗子弹成为刘飞的“天气预报站”。

QQ??20190828115534.png

今日沙家浜


1945年9月底到10月初,刘飞率领苏中军区教导旅,准备攻取如皋城。可是敌众我寡,要想取胜,就必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天,当年那颗子弹打中胸部的地方开始隐隐作痛,按照以前的规律,刘飞明白,两天之内必有大雨!如果能够趁着天降大雨的时机进攻敌人,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中秋之夜,果然下起了大雨。就这样,刘飞指挥全旅冒着倾盆大雨强渡护城河,从城西和城北同时突破,一举歼灭城内伪军4000余人,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攻打如皋城的胜利。

QQ??20190828115557.png

刘飞


这颗子弹诞生了一部红色经典。1957年,已担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的刘飞,纵然工作紧张繁忙,但18年前在阳澄湖畔开展武装斗争的情景始终盘绕于脑海。那一年,他因胸部中弹负伤,和其他的伤病员留在阳澄湖畔养伤治病。上级把他们视为芦荡“火种”,明确指示他们联合当地的抗日武装,继续开展打击日伪顽、保护人民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刘飞以满腔的激情和巨大的精力,口述整理了8万字的回忆录《火种》,把他在阳澄湖畔刻骨铭心的战斗经历记录下来。20世纪60年代初,《火种》被改编成沪剧《芦荡火种》,之后,北京京剧团把《芦荡火种》改编成京剧《沙家浜》,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连演了45场,场场爆满。此后,京剧《沙家浜》更是经久不衰,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的红色经典。

这枚跟随刘飞战斗、生活了一生的子弹,不仅成为那段难忘历史的宝贵见证,也成为当下人们的精神图腾,至今仍然让人感叹不已。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