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一床绸缎被单

内容简介:

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保存着一床绸缎被单,白色的被面在岁月的浸染下已然透出淡淡的黄色,依稀可辨原先的温润光滑,蝴蝶花纹零落散布,蹁跹飞舞的姿态不拘一格,生动跃然其上。就在这床被单里,包裹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详细内容

QQ??20191121110717.png

项英妻子张亮送给谢招娣的一床绸缎被单

在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保存着一床绸缎被单,白色的被面在岁月的浸染下已然透出淡淡的黄色,依稀可辨原先的温润光滑,蝴蝶花纹零落散布,蹁跹飞舞的姿态不拘一格,生动跃然其上。就在这床被单里,包裹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1935年初春时节,大山深处还是春寒料峭。天刚微亮,黄麟乡井塘村的村民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一队国民党士兵的到来打破了村民原本平静的生活,他们三五成群端着枪急匆匆地破门而入,还没等老乡们反应过来,就在屋子里一阵乱搜,接着用枪顶着老乡们的后背,把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赶到晾晒谷物的平坝中央。一个带头的军官,左手拿着马鞭拍打着右手,厉声喝道:“想活命的话,就赶紧把红军和他们的东西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老乡们压抑着胸中的怒火,没有一个人答话,他们不想向恶势力低头,更不想把亲人一样的红军交出来。那个军官被气得火冒三丈却也无计可施,只得咆哮着命令手下继续搜查。老乡们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同时也庆幸已经料到国民党军会来这一手,早早地就把红军伤员和他们赠送的东西藏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之中。国民党的士兵继续挨家挨户地翻箱倒柜,尽管整个村子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可他们一无所获。国民党军走后,村民谢招娣和其他村民一起小心地来到红军伤病员躲藏的一个山洞,给他们报信并送来食物和水。除此之外,谢招娣焦急地在物品堆里寻找一床被单,当她看见那床绣着蝴蝶的绸缎被单时,慢慢地移开上面压着的物件,轻轻地将它取出,整整齐齐地叠好揣进怀中。这一刻她才安下心,因为她知道,只要被单在就可以睹物思人,就能回想起和它原来的主人共度的温馨岁月。

QQ??20191121110738.png

项英


这床被单的由来,还要从两个月前红军留守于都时说起。1934年12月,中央红军来到江西于都。为了安全,部队分散驻扎在各乡,中共中央分局的领导留在黄麟乡井塘村。

不久前刚送丈夫参加红军的谢招娣,一听说是共产党的队伍来了,格外高兴。当得知还有红军要住到自己家里时,她赶忙和家人一起把大房子腾出来,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她并不知道,留宿她家的是红军的高级领导项英一家。

勤快能干的谢招娣明白行军打仗靠的就是一双脚,她除了白天帮着做饭、洗衣服外,每天夜深人静大家都已经休息的时候,她还为红军纳鞋垫。项英的妻子张亮一有时间就带着战士们帮助谢招娣干农活,看见谢招娣忙不过来了,就主动承担起砍柴、挑水、打扫卫生这些工作。久而久之,谢招娣和项英、张亮一家人的感情愈加深厚,生活融洽得像一家人一样。

白驹过隙,时间很快到了 1935年的春节,在蒋介石不遗余力的“清剿”之下,中央苏区只剩下于都的部分区域,中央红军不得不再次踏上征程。中央分局离开井塘村的前一天晚上,谢招娣和张亮紧紧相拥。为了表达对谢招娣一家人的感激之情,张亮把陪伴自己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谢招娣。

转眼间几十个春秋过去了,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可始终没有改变的是谢招娣对项英一家的思念。

2004年,谢招娣已辞世多年,当家属将老人家视作宝物的绸缎被单捐给博物馆时,那段苏区军民深情厚谊的往事再次勾起人们美好的回忆。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