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被珍藏的藏式木桶

内容简介:

在四川博物院收藏着一个由老红军王能益的子女王善平、贾晓慧捐赠的珍贵藏式旧木桶。木桶高44厘米,口径39厘米, 底径38厘米,木质,呈椭圆柱形。
详细内容

QQ??20191226151943.png

藏式木桶(增强现实图片)

木桶经过漫长岁月,原本棕色的表皮已渐渐发白,桶壁上留下一道道陈旧的纹路。这个木桶见证了80多年前红军长征时期深厚的军民情谊。

1935年6月,王能益所在的红军队伍长征途经阿坝州理县地区,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组织有力的反击,但因在四川博物院收藏着一个由老红军王能益的子女王善平、贾晓慧捐赠的珍贵藏式旧木桶。木桶高44厘米,口径39厘米, 底径38厘米,木质,呈椭圆柱形。战况激烈,时任红军第三十军军部交通队队长的王能益右腿根部被枪弹击穿,血流不止。由于战场条件限制,军医对他进行简单的包扎止血后,他又继续与战友一起上路。由于徒步行军,他腿上的伤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上级领导了解情况后,为了让他更好地养伤,将他送至桃坪羌寨的村民余志坤家中,并给余志坤几块大洋和500文铜币作为王能益养伤的开销。余志坤一家热情收留了王能益,专门收拾出一间屋子供其养伤。最初,王能益由于伤势较重,行动不便,甚至生活无法自理,余家人尽心尽力悉心照顾,每天送水送汤、喂饭换药,不辞辛苦。余家的小儿子余继舜当年虽然只有十几岁,却经常跑到山上采草药,将其捣烂剁碎后敷在王能益的伤腿上。

经过余家人一个多月的悉心照顾,王能益的腿伤明显好转,能够拄着棍子下地活动。他想不能这样躺在这里给余家人添麻烦,主动要求承担家务,但余家人看到他腿伤未愈,坚决不肯让他做事。于是,王能益便每天早早起床,拎着木桶到河边打水。日子一天天过去,王能益与余家人朝夕相处,相互之间感情越来越深,内心都已将对方当成一家人。

QQ??20191226151922.png

桃坪羌寨


三个月后的一天,部队派人来接王能益。余家人依依不舍,一路相送。临别前,余志坤坚持要把当初红军给的养伤钱还给王能益,并对他说:“你们为了我们去战斗,连命都不要了,我怎么还能收你们的钱?”反复推辞,王能益只好收下,随部队继续长征。

而这个王能益帮余家挑水的木桶,则被余家人细心地收藏起来。1999年,99岁的王能益时常回忆起在羌寨养伤的往事,就对儿子说:“等到明年开春,想回去看一看。”但未等到开春,王能益因病去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王善平来到当年父亲养伤的桃坪羌寨,找到了余家。而此时,当年照顾过王能益的余家小儿子余继舜已是满头白发,余家二儿媳杨步青也已是个佝偻的老人。他们从没忘记王能益,杨步青还不停念叨说,王能益离开的时候,腿伤还没好呢。之后,余家人把这件收藏了多年的藏式木桶交给王善平保存。

一个普通的藏式木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感情,见证了军民的鱼水深情。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