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宁乡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0-04-28 14:55

“请问一亩田要准备多少种子既不浪费也不少?”“机插秧这田里的水是不是太少了?秧苗成活的几率大概是什么样子啊?”“我们这里种哪个品种的杂交稻合适一些?要产量高、品质好的那种。”

001.jpg

吴朝晖博士在双江口镇育秧工厂讲解水稻育秧技术

4月26日,宁乡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科技局在双江口镇育秧工厂共同举办宁乡市第1期“田间课堂”,长沙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参加了启动式。学员们纷纷与湖南省科技特派员、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吴朝晖博士互动,并表示“田间课堂”很实在,不到两个小时学到了水稻育秧、移栽、田间管理等内容,全部是干货。

常态开展让“田间课堂”热起来

“田间课堂,这个培训实在实用,想到以后可以经常在田间接受专家的面对面指导,解决平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我们生产的底气更足了!”党员致富带头人肖太平表示。

003.jpg

吴朝晖博士在田间讲解水稻机插秧技术

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送课下乡、开展专家讲座”的要求,宁乡市委组织部充分整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等单位在农业、科技、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资源,组织各级专家、科技特派员下沉农业生产一线,全年在十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片区基地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每次“田间课堂”由片区基地申报教学主题,宁乡市科技局统筹选派科技特派员或者专家,提供服务保障。每年举办40批次以上,为全市2500多名种植大户和300多名养殖大户以及党员、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让农村党员教育接地气、冒热气。

精准对接让“田间课堂”活起来

“因种养大户技能水平不一、种养类别不尽相同,导致组织大规模集中培训效果不佳。我们要用足用活‘田间课堂’,通过培训时间、课堂地点、参训人员的精准对接,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宁乡市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

宁乡市“田间课堂”,灵活安排授课人员,采取“1+1+1”的模式(即市外1名高级别专家、市内1名政策宣传员和1名技术指导)满足学员的不同层面需求,把党员教育课堂搬到农业产业基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把党的政策送到党员群众手上。灵活安排培训时间,根据农时特点和作物生长阶段的不同,春讲播种,夏说管理,秋谈收获;每次课程不限时长,长可两三个小时,短则30分钟,既不耽误农活时间,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延长讲学。灵活选择培训地点,以十大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片区基地为中心,哪里有需要就组织片区内有同样需求的人员前往一起学习交流,切实提高党员群众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田间课堂”让乡村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充实了精准扶贫、美丽村建设的力量。

交流示范让“田间课堂”实起来

“如今种粮都不是以前的老一套了,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才不会被淘汰。”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党员孙国文今年种了280多亩早稻,作为一名种植大户,他表示,不仅仅自己要种好田,学好之后还要教一教周边的种植散户,一起来把水稻产量提上来,一起增产增收,这样也能使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

002.jpg

王坤波教授在宁乡市农村党员教育沩山片区基地讲解茶叶栽培、修剪、采摘等技术

在沩山片区,湖南农业大学王坤波教授从茶叶采摘、杀青、烘干到揉捻,每个工序进行现场示范,使学员能掌握每个工序的关键技术。在夏铎铺片区,吴朝晖博士一边让插秧机示范插秧,一边从下种、育秧、机插等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讲解。在大成桥片区,科技特派员将就罗氏虾、澳洲虾的养殖进行详细介绍……十大片区基地“田间课堂”正通过专家手把手教、学员面对面学,共同交流先进经验,探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让党员群众相互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技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产业,不断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助推产业振兴。(宁乡市委组织部 王毅 彭柳容)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