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创新引才用才机制 人才改革助力技术突围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08-14 12:20

近日,位于杭州的之江实验室面向全球开发者上线“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这是国内首个由新型研发机构牵头打造的国产自研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旨在通过具有独特性能优势的计算框架、开发平台和工具组件,吸引全球的人工智能人才参与,汇聚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技术,解决中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近百名研发人员、历时650余天攻关,大手笔建设“之江天枢”平台的背后,是浙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雄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创新领域“赢者通吃”效应日益明显,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人才科技交流受阻,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

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浙江把突破点选在了引才用才机制改革上。

揭榜挂帅,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6月19日,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揭榜挂帅”专区挂出了“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计及制造技术”需求,张榜求贤,揭榜金额1500万元。短短半个月,就吸引了11个来自大院名校的团队前来对接。经多轮比选,目前已和3个团队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即将签约。公司董事长葛炳灶高兴地说:“以前,我们要一家一家上门找人才,现在是多名人才、多个团队供我们选择,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疫情冲击之下,技术链创新链循环不畅,一批企业受制于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陷入发展困境,急需技术支持,高校院所有大量人才智力,受制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企业难题得不到解决,高校院所成果得不到应用,畅通对接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浙江省委组织部及时出台“助企八条”,明确提出探索“揭榜挂帅”机制,梳理一批影响产业链安全、制约产业链水平的关键问题,引导人才竞标攻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金华、宁波、绍兴等地深入企业了解发展难题、征集技术需求,纷纷推出“揭榜挂帅”榜单,面向全球发出“英雄帖”。

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上线“揭榜挂帅”专区,发布首批省级榜单,并不断完善“定榜、发榜、揭榜、奖榜”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揭榜挂帅”的机制化、常态化。

截至目前,共有722家企业发布943个项目,总金额46亿元,平均金额488万元。专区上线至今,点击量超1.4万人次,揭榜项目37个,其中揭榜成功项目11个,金额5670万元,其中国内揭榜者约80%,海外约20%,真正实现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组团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APU(辅助动力装置)是航空器的“第二心脏”,装置研发涉及机械设计、空气动力学、工程力学等多个学科,极具技术含量。工程技术人员“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很难实现技术突破。湖州德清成立航空航天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汇聚来自浙江大学、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浙江海骆航空公司等产学研各方面的工程师113名,聚焦产业共性技术“痛点”,开展联合攻关,大大加快了研发进度。目前,APU核心机已经进入设计数据验证阶段,预计明年就能组装并开展实地测试。

工程师是制造业的“灵魂”,也是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关键力量。但以往工程师受雇于具体企业,主要围绕用人单位的需求开展工作,在技术研发上存在“孤岛”现象,一方面存在重复投入、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力量单薄、缺乏打硬仗的能力。

把分散的工程师集聚起来,捏指成拳,集中力量办大事,对浙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占浙江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集聚产业、特色品牌,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发展韧性不足,迫切需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为企业发展提供“共享工程师”,为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最强大脑”。从2019年开始,浙江开始探索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整合本地工程师,引进海内外工程师,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主攻方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今年以来,全省已有8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行,全职引进160多名海内外工程师,柔性引进500多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台州温岭立足当地泵与电机主导产业,集聚专兼职工程师200多人,开展各类技术攻关62个,研发周期缩短40%,产值转化超16亿元。上半年,泵与电机产业逆势实现10.2%的增长。

整体联动,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7月17日,在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首批4家省实验室正式授牌,分别为西湖大学牵头建设的“西湖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牵头建设的“湖畔实验室”,之江实验室牵头建设的“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良渚实验室”,每家省实验室将获得5年100亿元左右的总投资。虽然研究方向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以集聚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团队为重点,以取得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为目标,承担着推动浙江向产业链上游、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使命。

创新永无止境。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关键要有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实验室体系正是浙江提升源头创新能力的举措之一。

近日,浙江省委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努力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聚焦顶尖人才,启动“鲲鹏行动”,坚持国际顶尖标准、注重国际同行评议,按照“一人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个性化支持,力争集聚一批站在科学前沿、引领创新趋势的“灵魂人物”,为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聚焦基础研究,实施“尖峰计划”,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与智能网络、精准医疗、新药创制、前沿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每年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努力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

聚焦科创重器,大力推进超级智能感知、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置建设,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引领性开源开放公共平台。

得到一系列创新“组合拳”的加持,西湖实验室负责人对未来信心满满,“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引进了国际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我们希望在原创药物、新药发现方面有0到1的突破,把这个实验室真正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的实验室。”

深化改革,激励人才攻坚克难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推出“人才创业险”,针对研发项目“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通过政保合作的办法,对研发失败项目,经认证给予研发费用赔偿和创业团队生活补助等两项保障,保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对通过评审的人才项目,财政每年给予不同额度的保费补助。首单人才创业险购买者、赛元生物负责人表示,“这就像给汽车买了保险一样,给了我们一往无前的底气和迎难而上的勇气”。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积累、久久为功。浙江积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让人才有信心、有耐心“坐冷板凳”“啃硬骨头”。

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包容审慎的人才管理机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充分赋予技术方向、技术路线、人财物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

对人才投入绩效实行总体考核、中长期考核,对科研项目实行审计、监督、检查结果互认,一个项目周期实行“最多查一次”。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益分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成果所有权和不低于10年的长期使用权……

浙江省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浙江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对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加强服务,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为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制约作出“浙江贡献”。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