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英雄烈士谱】蔡申熙:军中智囊

内容简介:

“我恐怕不行了,我有一个要求,你能答应我吗?…… 红四方面军现在在鄂豫皖苏区待不下去,必须拼死突破平汉铁路跳到外围作战,你要想尽办法把队伍带出去……”
详细内容

25190316ee0o.png

“我恐怕不行了,我有一个要求,你能答应我吗?…… 红四方面军现在在鄂豫皖苏区待不下去,必须拼死突破平汉铁路跳到外围作战,你要想尽办法把队伍带出去……”1932年10月10日,蔡申熙重伤之际,对徐向前这样交代 。红四方面军突围西进,主力得以保存,最后成为开辟川陕根据地的重要力量,蔡申熙的建议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蔡申熙(1906—1932),原名蔡升熙,湖南省醴陵市人,红十五军主要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蔡申熙出身贫苦,1920年在族人资助下入县立中学读书,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春入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曾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营长、第二十军团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谋长。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

1928年到1930年,蔡申熙奔走于各战略区域之间,充当着 “救火队长”的角色。1928年11月,南昌党的地下组织遭到破坏, 蔡申熙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和重建起军委组织系统和秘密机关,重新打通了与苏区的联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悬赏万元要他首级。1929年下半年,蔡申熙奉命前往东固革命根据地,任吉安东固地区游击队第1路总指挥,指挥部队波浪式扩张,有力地配合了井冈山的斗争,当地群众都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虽然蔡申熙在每个地方待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他都发挥了扭转局势、打开局面的作用。

1930年初,蔡申熙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 同年10月开始,在两个月内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建军时间最短的纪录。他任红十五军军长,率部东进皖西,攻克太湖县城。12月到达鄂豫皖苏区,参加第一次反“围剿”。

1931年1月,红十五军与红一军合编为第四军后,蔡申熙任第十师师长、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兼军委副主席,率部参加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他指挥机智、作战勇敢、身先士卒, 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致残。同年5月,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他任分局委员,并任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蔡申熙言传身教,贯彻教育训练与实战要求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主持办学4期,为鄂豫皖苏区培养大批军政干部。1932年7月,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被调任第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区与各路进犯敌军展开激战,予敌以重大杀伤。10月9日,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河口镇战斗中,蔡申熙腹部中弹,仍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89年,蔡申熙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3位军事家之一,他是其中去世时年龄最小的一位。这位横空出世的军事天才智勇兼全——他率军在大别山区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叫绝的经典战例,他也是开创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黄埔四杰”之一。 徐向前元帅说:“他不仅具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气度,而且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机智果断,勇猛顽强,因而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望。他的牺牲,是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

朗读者:李笛皓 音频制作: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悦播悦好工作室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