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推进高校院所人才发展改革 人才链激活创新链产业链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12-22 15:46

12月17日,江苏首次举行高校院所人才发展改革推进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出席并讲话。100多所部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的党委书记和各设区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江苏以“五坚持五提升”人才工作体系为统揽,连续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科技改革30条”等新政,率先整体下放高等学校、公立医院职称评审权,下大力气破除一大批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深挖科教“富矿”、激发人才活力,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力争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任务。

先行先试勇创新

近年来,南京大学探索推行“准聘长聘”制度,人才引进后实行“非升即走”制,即先担任一段时间的准聘助理或准聘副教授,经过综合评估考核后才能进入长聘阶段,没有通过者就将离职。

“这其实就是一种淘汰机制。”南京大学现代生物研究院的“领头人”林安宁教授说,引进人才不看论文、不看能带来多少经费,只看学术水平。经过真刀真枪的打磨筛选,留下来进入长聘的是做得最好、真正愿意做科研的人。

不只是南京大学,江苏一批高校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招聘52名博士,编制在学校、创业在企业,经验反哺教学,实现政府、学校、企业、人才、学生多方共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人才双落户”政策,让人才“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与南京江北新区实现人才共引共享共育。2017年7月以来,双方共引进或培养国家级人才60多人,孵化新型研发机构5个和创业型企业30多家。

为破解技术与市场“两张皮”,推动高质量“硬核”成果不断产出,省农科院把科技成果团队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从30%提高到70%以上,与政府、企业共建60余个产业研究院,以企业需求定研发任务,即研即推、边创边推,同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科技人员实现院内无障碍流动、以需求为导向组建团队等,优化资源配置和科研力量布局。

动真碰硬激活力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强调,人才是高校院所的立身之本,创新是高校院所的动力之源,引领发展是高校院所的价值之魂。要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强化人才激励这个“聚焦点”、破解身份管理这个“老大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江苏将出台相关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在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上再发力、动真格。

高校教授将不再“一评定终身”,推行人才准聘长聘制度,建立人才评价退出机制,对于违反师德师风、学术品行不端或长期不认真履职、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取消高级职称资格和相关人才称号;建立完善海外人才职称比照认定制度,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学生等,可直接申报认定高级职称;省属和驻苏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全职引进,并入选国家重点人才项目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可纳入事业编制,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

江苏还将抢抓海外人才回流的历史性机遇,更大力度引进高精尖缺人才。除了鼓励围绕一流学科和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与地方联合引才,对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给予倾斜支持外,还将大力推进落户在高校、创业在园区的“双落户”制度,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身份”优势和地方的服务优势,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根据会议部署,江苏将着力从人才端、供给侧发力,进一步推动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比如深入实施“引企入教”改革,推动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此外,还将推行科教、产业部门人才双向交流制度,遴选一批领军型科技企业家、产业园区负责人到高校院所担任科研行政职务,选派一批高校院所骨干人员到产业园区挂职,协同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共设研发机构、共享实验设施、共建研究团队,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加强合作、联合攻关。持续实施“科技镇长团”“产业教授”“科技副总”等计划,拓宽成果转移转化的“高速公路”。

江苏还将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履职和人才发展绩效情况,纳入党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单位综合考核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