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优化服务、搭建平台 博士后人才提速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12-23 17:15

甘肃是较早实施中国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甘肃省博士后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人才强省战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培育了一批高层次青年博士后人才,对助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强化管理优化服务

甘肃省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博士后创新创业环境,初步形成了与学科建设相对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体系。

自1985年开展博士后工作以来,甘肃省博士后设站数量和覆盖学科逐步扩大。现已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6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覆盖了36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学科分布整体合理。截至目前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359人,出站705人。

出台博士后政策,完善博士后制度。2016年9月,出台《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了招收、考核、奖励、约束、保障等规章制度。2020年6月,甘肃省人社厅联合兰州大学研究出台了《“萃英博士后”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每年设置“萃英博士后”岗位50个左右,为全省加速培养一支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青年人才队伍创造条件。

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调研。为更好地服务博士后设站单位,甘肃省人社厅以加强调研为切入点,深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实地协调解决设站单位和博士后的实际困难。

做好博士后评估工作,促进博士后工作可持续发展。2015年、2020年分别有55个、78个博士后站参加综合评估。甘肃省人社厅积极作为,主动衔接,及时帮助评估不合格的设站单位深入查找问题,限期整改。通过评估,进一步规范了博士后工作,提升了设站质量。

积极建立学术平台,促进全省博士后工作形成合力。在认真举办全国博管会批准的博士后学术交流论坛外,鼓励各设站单位不定期组织学术交流论坛。兰州理工大学的“土木菁华大讲堂”,甘肃中医药大学的“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研究”,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高端人才创新论坛”以及各类例会、年会制度和沙龙活动等都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吸引着全省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

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

甘肃省积极发挥博士后制度优势,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全省经济建设,成果丰硕。各博士后站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承担了大量与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科研课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力量。例如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杨自钦博士后成功调试出国内首台蒸汽扩散法Nb3Sn薄膜腔镀膜设备。

在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第一学术梯队的示范引领下,全省各博士后设站单位攻坚克难,产生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甘肃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在作物抗逆育种及马铃薯种植资源创新和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结构隔震、消能减震及黄土地基处理、高性能与绿色化等多方面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敦煌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参与完成的“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形成了我国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基础理论,发明了系列保护加固材料,成功保护了我国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土遗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创新需要,稳步扩大“两站一基地”规模。作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补充,“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效疏通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的渠道,推进了博士后工作产学研相促进的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资助为支撑,搭建博士后人才成长平台。有400多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30人获得“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资助;45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9人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获得“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14人,“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3人,“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资助8人,入选“澳门青年学者计划”2人,为博士后施展才华开辟了更大舞台。

此外,精准开展对接,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组织博士后人才入村入户,围绕“聚焦甘肃精准扶贫与服务农村‘三变’改革帮扶”开展培训,积极参与“聚焦‘一带一路’战略,精准助力甘肃中医药发展和中医药产业脱贫攻坚活动”,组织专家赴甘南、临夏实地考察指导,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帮助当地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致富的目标,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