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汉市: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1-05-20 15:52

四川广汉市以组织振兴为基础、人才振兴为支撑,聚焦党建、治理、发展目标,注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精细育才、精准引才、精心用才,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所长,引导人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促进乡村迸发蓬勃生机。

主要做法

培育党建人才,选准组织振兴“主心骨”。

选优育强村社干部。抓实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注重将组织带动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的农村人才,推荐入基层干部队伍,推选入“两代表一委员”。注重将优秀返乡农民工、优秀青年工人、技术能手、创业带头人等培养成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党员队伍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带动身边人主动参与乡村治理。2020年共发展优秀农民工52名、致富带头人10名。

选派能人下沉村社。选派干部驻村,近年来选派150余名市级部门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选派25名选调生到村担任村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为村级组织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促进青年积极献身乡村,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村庄科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的作用,组建1000余人的“机关党员先锋队”,到镇、村开展入户关怀行动,积极参与日常服务、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力所能及推动乡村建设、环境保护、助学助困、敬老爱幼等事业发展。积极推动“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近年选派120余名大学生参与镇村工作,充实乡村治理力量。将21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充实到基层调解组织中,每村选派一名驻村律师,提升乡村法律意识和治理水平。

健全基层组织体系。建立村(社区)卫生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成立院落自治会,民主选举村组干部、年轻党员和退役军人等成为“院落长”,促进农村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目前,全市共设置各类“院落长”4000余名,其中党员2200余名,已建立红白理事会17个。以文明户、最美家庭、党员为引领,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通过悬挂标识牌营造积极健康的村庄氛围、树立鲜活榜样、凝聚正面能量。

培育致富人才,锻造产业振兴“主力军”。

创新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借鉴高校硕(博)士培养模式,创新开展“农民导师制”培训,聘请43名高级职称人员作为农民导师,点对点跟踪培训,遴选80余名农民导师进行全程教学和跟踪服务,实现师徒为伴,终身教学相长。参照校企联合育才模式,创新开展 “寄学制”等培育模式,借助微信小程序功能,实现自主选择课程类别的“菜单式教学”,开设经济作物栽培种植技术、农业经济、现代机械化种植、循环农业等经营管理类专业课程。近年来,全市累计培育3097名高素质农民,其中,35岁及以下占比超过4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过20%。开展农业知识竞赛,举办农民年会等活动,促进农民间交流互动。建立农业科技研发平台9个、博士工作站2个,引领农民进行生产、技术革新。

强化政策保障支撑。印发试点方案,明确试点目标任务,择优遴选200名农民进行试点,按照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融资优先满足的要求,落实政策、生产、金融三个层面的扶持政策。设立逐年递增的专项资金,出台养老保险补贴、家庭农场主提升学历政策等,增强农民主动提升能力的意识和职业认同感。目前,全市为300余名农民提供了社保补贴。制定并实施《广汉市家庭农场辅导员管理办法》,建立“政策指导+技术指导”双辅导员制度,全市选派联系领导30余名、技术指导员120余名,为全市家庭农场主提供全面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服务,提升农场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投资300余万元建立农民之家,推进农民互通信息、抱团发展。建立现代化家庭农场联盟,组建以家庭农场为主、小麦与水稻专家大院、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方参与的联盟,为成员提供农事服务、营销服务、金融服务、培训服务和信息服务等五大服务,目前已吸纳成员358名,累计提供各类服务3000余次,帮助成员节约生产成本4000余万元,实现增收6000余万元。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共计600余个,开展农业机械化服务,年服务面积65万亩次,全市90%以上的家庭农场可获得相关社会化服务。在德阳、成都等地举办家庭农场政策宣讲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下足功夫“筑巢引凤”,成功吸引440余名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技术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

聚焦乡土人才,用好文化振兴“领头雁”。

用心用情做好人才工作。建立广汉市在外优秀人才台账,每年开展市、镇、村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座谈会,展示广汉发展变化,听取心声、征求意见,推动广汉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才库为依托,积极招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近年来聘请乡村规划师5名。

积极组织文化活动。依托非遗艺术博物馆、乡村学校、个人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公益培训活动,传承弘扬本土文化。鼓励返乡大学生、成功人士开展公益活动,在团市委、市妇联的支持下,小人国、亲子时光自然科普基地每年举办多期公益活动,带领青少年体验农家风俗、军事训练、素质拓展等活动,为青少年带来了别样的生活、学习体验。搭建青年志愿服务平台,开展“感受变化·共话家乡发展”青年大学生人才主题日活动,推动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乡村公益教学活动,开设舞蹈、泥塑等公益课堂,为乡村注入活力。

积极搭建展示舞台。鼓励文化人士创作广汉特色的文艺作品,用广汉故事激发广汉热情、信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时代新风。引导有特殊技艺的乡土人才申报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列入德阳市的非遗传承人有2人,列入广汉市的非遗传承人有11人。组织开展文学艺术作品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文艺巡演、“家庭才艺秀”系列文艺展赛活动,举办艺术公益培训、读书活动等,每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达15万余人次。深入开展公益电影下乡活动,每年放映1000余场次,为乡村群众送去精神文化盛宴。

主要成效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基础更加坚实。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村(社区)“一肩挑”比例达99%,平均年龄42岁,较换届前下降2.7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提升5.7%,实现“一降一升”。调整优化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党员人数达100人以上的全部成立党委,积极创建4A级以上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政治能力和专业素质,实施“党建+金融”“党建+保险”“党建+人才”和“党建+科技”行动,解决乡村振兴的资金、人才、技术、保障方面的难题。

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建好用好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抓好“90后”干部实践锻炼,加强“95后”干部战略储备。2020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3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61人、国家级特聘专家1名,现正积极建设产业人才特区和人才孵化基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5.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经营类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达3.9万人。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基层治理务实有效。围绕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整治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76项,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依托腾讯“为村”平台,整合政务、村务、经济和民生等工作,构建贯通市、镇、村三级直接联系群众的基层治理信息化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党支部书记“每月一封公开信”“我学党史谈体会”“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在行动”等活动,党员在网上亮身份、亮服务、亮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蓄足乡村发展能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对乡村学校、卫生院进行调整优化,拆并村校点,整合中小学,提升教育水平。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立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优化便民服务体系,理顺镇村运行机制,推进街道职能转变,强化党建、治理、服务、发展职能,推进民生类许可服务事项下放到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深化执法改革,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稻虾公园、菜花公园等产业园,粮食产量稳定增收。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集体经济年收入超10万元村达18个。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