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二坊坪镇创新采取“三送三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04-28 08:43

近年来,慈利县二坊坪镇党委从实际出发,创新实施“三送三有”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精准施策流动党员管理中跟踪难、管理难、教育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属、学有所悟、情有所归,开启新时代党建工作新局面。

送上“身份证”,让流动党员“心有所属”。

“我叫向欢欢,慈利县二坊坪镇人,我是流动党员,大学毕业后来到长沙工作,最近疫情形势严峻,作为一名党员,请组织批准我加入志愿者服务工作!”接到长沙市某街道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向欢第一时间亮出流动党员“身份证”,主动请缨加入街道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队伍,“我常年在外打拼工作,村里事务很少能够帮到忙,这次加入党员志愿者队伍,也算是过了一次特殊且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二坊坪镇共有流动党员221名,占全镇党员的25.4%,根据中组部《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二坊坪镇以村党组织为单位,每名流动党员统一编号发放活动证,保证流出报道有凭证、流回返乡必回收。同时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台账,全面掌握流动党员姓名、年龄、入党时间、工作情况、联系方式、活动证发放时间等详细信息,摸清流动党员的流出时间、流出原因、流入地等具体情况,及时更新登记台账,做到联系方式变动必更新、流动去向变动必更新、从事行业变动必更新、党员流回必更新“四更新”,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做到精准定位、心中有数。

送上“大礼包”,让流动党员“学有所悟”。

“流动党员时间不好把握,微信视频连线效果也不太理想,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可以灵活调整学习时间与方式。”为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阵地问题,二坊坪镇以村为单位建立14个流动党员联系群,开展“每月一学习、季度一评议、半年一汇报”交流活动,将学习内容、最新政策、就业指导、支部最新决议等打包作为“学习礼包”发送至微信群内,同时依托“学习强国”、“红星云”等平台,打造“网上交流平台”,让流动党员随时随地能参与到支部学习当中,随时了解支部动态。

“年纪大了有老花眼,手机上的‘学习礼包’看得我有点头晕啊。”“李嗲嗲您放心,‘学习礼包’少不了,今天我们就把学习资料打印出来邮寄给您!”二坊坪镇联合村支委刘群接到本村流动党员反映的问题后,立马将近期学习资料装订成册,给远方的流动党员寄上了“红色包裹”。原来,为保证日常学习教育不落一人,二坊坪镇党委除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还采取“红色包裹送学”的方式,为上网不便和在家高龄行动不便党员送学上门、送学到家,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式教育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达到全覆盖。

送上“连心结”,让流动党员“情有所归”。

“郭书记,刚刚我老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前些日子打雷把家里灯闪了,你看我在外面回去又不方便,看能不能麻烦你们帮个忙?”夜色中,两名景龙桥村干部的身影冒着细雨前往一名流动党员母亲家中为其修理电灯泡。为进一步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细化党组织关心关爱,二坊坪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流动党员“暖心工程”,对外出流动党员家庭中存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通过村干部主动发现与拨打暖心工程“帮帮电话”方式,及时给予帮助,解决家中亲人家庭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困难,解除流动党员在外打拼后顾之忧。

盛德村流动党员微信群内,一名在家党员分享了与自己结对的流动党员的聊天记录“最近外面店里都在卖龙虾吃,现在是小龙虾需求旺季,我们村里的小龙虾养殖基地要抓紧这良好大势,把小龙虾卖出个好价格。”。原来,二坊坪镇党委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流出地变化频繁等特征,探索出定人定期联系制度,支部指定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在家党员及时传达学习教育思想以及村内重大事务情况,外出流动党员反馈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外乡了解到的在推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积极了解流动党员近期工作情况,对失业流动党员,一方面积极提供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助其“再就业”,另一方面宣传当前返乡政策,给予其“反哺反育”的良好平台。通过长期定人联系,让流动党员“人虽流动,心不流浪”,切实感受到家乡的浓情和组织的温暖。(通讯员:段亚其)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