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县: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1-14 17:25

近年来,面对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汉寿始终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关键工程、基础工程来抓,通过用好“高端智库”,打造“院士经济”实现了“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发展一个产业”的可喜局面。2021年10月,在百禄桥镇成立省内首个乡镇院士工作基地--湖南省“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枳壳、陈皮产学研工作基地,完成2700亩4万多株新型枳壳苗木覆盖落地,即将实现苗木自供并出口外销,一批与之关联的生产要素与专业人才正在向本地枳壳产业聚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找准突破口,构筑招才引智“四梁八柱”。一是借院士之力。深挖本地高端智力资源,坚持“家乡人办家乡事”的借力思维,主动拜访、积极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同志,诚恳表达新一届党委政府,希望借助院士在中医药领域的国际权威来发展家乡中药材的强烈愿望,以“为家乡谋发展”的诚心诚意打动院士,成功与院士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得技术指导和平台支持。二是溯发展之源。围绕“一乡一品”产业发展定位,综合考虑各乡镇土质、气候等因素,对百禄桥镇现有的陈皮、吴茱萸、药用苦瓜等中药材资源进行比对筛选,聘请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对本地枳壳开展药性分析,用科学数据验证发展枳壳产业的基础条件,结合实际明确“发展院士经济,打造道地枳壳”的产业定位。三是建人才之库。借助院士基地成立的良机,迅速摸清现有的枳壳产业底子,对符合裁种条件的地块安排专人进行逐一筛选,建立了50余人的种植大户资源库和人才库,实行人才资源的有效统筹,提高发展枳壳产业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

打出结合拳,搭建沟通联系“桥梁纽带”。一是用好专业团队。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以“季节型”“假日型”“侯鸟型”等形式,聘请6名中医药专家担任基地顾问,在种植关键节点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现场示范,并建立枳壳种植技术微信交流群,不定期发布技术手册及培管提醒。同时,组织专家团队外出考察,采取随机抽样与成分化验等方式确定苗木品种,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到基地进行调研采样、跟踪问效。二是用好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百禄桥镇与4所高校、3家药企和1家省级中药材协会签订枳壳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框架协议的契机,加强与刘良院士团队、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正清集团等院校、企业的联系,搭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基层与专家的对接联系渠道。建立对接联系专家的资源共享机制,快速及时解决产业发展难题。三是用好示范林地。对建立的13块示范林地,采取与枳壳种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合作,定期邀请他们到各村示范林地进行现场教学的方式,实现了枳壳统一栽种节令、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施肥预防、统一病虫害治理的“七统一”种植模式。并要求农户严格遵守耕地林地各项政策,不盲目贪大求全,不追求集中连片,做到了枳壳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

完善产业链,开辟产业发展“快速通道”。一是做大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引导8个村(社区)以1080亩集体林地入股的形式,成立百禄桥镇鸿日枳壳合作社,采取“工作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对接转化科研成果,枳壳成长期通过生年收的套种收益、统购统销的价差收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引一批本地懂经营、会销售的青年人才投身枳壳产业。二是打通销售渠道。针对枳壳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特点,充分遵循市场规律,从枳壳、陈皮的终端市场人手,积极联系全国范围内有资源、有意向的大客商,先后与广州至信药业、湖南正清制药、湖南一方天江等3家药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湖南省中药材协会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着力解决了产品销路、规范加工、技术保障等问题,促进了枳壳稳渠道、高利润销售。三是提升品牌效益。按照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环境优势,打造产品成分和含量都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精品枳壳。同时,大力发掘本地枳壳种植的历史和经验,加强地标培育,全力打造本土枳壳品牌。当前,“汉百禄”枳壳商标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复,“汉寿枳壳”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正在启动。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