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靖州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2-12-22 15:26

茯苓“窖”中话振兴

——市委组织部“田间课堂”走进靖州

根据省委组织部开设“田间课堂”活动安排,为培养茯苓种植技术人才,提高茯苓种植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振兴。12月17日,怀化市委组织部主办、靖州县委组织部承办,邀请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劳模王先有同志走进靖州县渠阳镇,举办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茯苓种植“田间课堂”。茯苓种植户、合作社负责人等40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

满怀期待前来参训

“授课老师来了吗?我今天起了个大早,提前过来,有些种植方面的疑问想单独和老师沟通交流下。”渠阳镇戈村村民臧仁琛一大早就来到培训点。

为了办好本次培训班,靖州县委组织部认真筹划、广泛摸底,确定培训主题,明确培训内容,并邀请授课老师精心准备授课课件。随后,在下发培训通知后的前2天里,收到150余个报名申请,因疫情防控要求和场地限制,最终确定了40名学员参训。

理论课堂干货满满

“茯苓种下去后的半个月内,尤其要加强管护,每3天查看生长情况,这样才能高产。”“怎么判定茯苓是否可挖,既要测算时间,又要观察地面情况,如果提前挖,不仅会影响茯苓质量,还会影响产量,即使是提前一天,每亩有可能会损失几千上万的经济收入。”王先有在课堂中着重强调。

在课堂中,王先有从茯苓种植史、茯苓菌种培育、菌种识别、温度控制、空气流通、栽培技术、下种后的日常管理、采挖及储存需注意事项方面进行了专题辅导。特别是针对菌种选育、前期管护、采挖等关键环节需要掌握的技术进行了深入指导。

“种植中,有时会碰到一些长势不好的,主要是在菌种选择时把握不准。要如何才能选择高质量的茯苓菌种?”文溪乡朗溪村支部书记、腾达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蒙永大在授课结束后,提出问题进行交流。王先有针对几名学员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据了解,授课老师王先有是本土成长起来的茯苓技术“土专家”,其现任中国中药协会茯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菌物学会会员、中国菌物学会茯苓产业分会执行会长、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他成功选育茯苓新品种“湘靖28”及成功研发袋料栽培茯苓新技术,是“靖州茯苓”湖南地方标准、全国茯苓质量标准主要起草人,先后荣获全国茯苓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省、市等各类荣誉20余项,发表文章30余篇。

现场教学释疑解惑

“茯苓下种后,土壤覆盖必须在10厘米左右,如果气温过高,可以增加至20厘米,可起到降温的作用,保证菌种正常生长。”在茯苓生产现场,王先有说道。

室内课堂结束后,40名学员,先后来到茯苓文化展示中心、中国茯苓菌种选育繁殖中心、智美茯苓(粗加工)、补天药业(精深加工)、马园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学员们就茯苓种植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苓体没有白色裂纹出现,苓皮呈综褐色,证明茯苓生长成熟,可采收。如果还没有成熟,就挖了,不仅影响产量,也会影响质量,市场价格差距会有些大。”王先有指着地面上的裂痕和大家交流。

“到现场和老师交流,感觉收获很大,日常碰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甘棠镇茯苓种植大户明远河告诉笔者。

产业观摩展望未来

“今天的现场教学,看了茯苓育种、粗加工、精深加工,还在茯苓文化展厅看到了很多产品。”“这里还有茯苓蚕丝面膜,下次不用上网买了,就买自己的东西。”有参训女学员看到茯苓蚕丝面膜并了解其功能后,面露惊喜之色。

在展厅里,摆放了茯苓多糖口服液、茯苓蚕丝面膜、茯苓茶、茯苓面、茯苓饮、茯苓酥等几十种产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据了解,茯苓是靖州“6+1”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靖州茯苓产业发展”入选国家发改委典型案,正在积极申报茯苓国标、国际标准。靖州是全国最大的集散中心,年茯苓交易量达8万余吨,销售额超过40亿元,带动全县从事茯苓种植、加工从业人员5万余人,人均增收3600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靖州以“九大体系”建设保障茯苓(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完成补天药业康养示范基地建设,推进2个茯苓万亩以上标准化种植示范乡镇建设,带动全县更多群众从事茯苓产业,持续做大全国唯一的茯苓产业集群,力争综合产值达50亿元。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