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正: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文立正(1911-1945),原名文立征(徵),字国遒,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今衡阳市衡山县东湖镇)人。抗日名将、著名革命烈士、铁道游击队政委、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历任山东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尼山支队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区二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
  1945年2月遭敌伪突袭,壮烈牺牲,时年34岁,是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及影视剧《铁道游击队》政委李正的原型。
(衡阳文立正故居)
 
  让敌人闻风丧胆
  文立正性格内向,寡言鲜笑,仅有短暂的初恋,终生未婚。他胯上常揣两支手枪,破毡帽头、棉衣,铲鞋便是他经常的穿戴。此时,他已30多岁,仍只身一人,不少人劝他建个家。他说:“家是国的细胞,国遭难,家不可能温馨,待全部赶走日寇再说吧。” 
  铁道游击队灵活机动的作战,如同神出鬼没、来无踪去无影的“飞虎”,打得日军心寒胆战。日军背后里把铁道游击队叫做“飞虎队”,并且谈“虎”色变。日本鬼子对“飞虎队”恨得咬牙切齿,千方百计想剿灭他们。一次,日军从四面八方派出7000余人对微山湖进行一次大规模围剿,将一支不足200人的游击队围困在微山岛上。文立正沉着冷静分析敌情,命令各部队分散转移,马上离开这个孤岛。可当晚有小部队试图突围,一出湖就被打回来了,因为湖边所在村庄都驻满了鬼子,铁道上停靠的铁甲车,远远望去,像的碉堡,一列接一列;敌人的汽艇也在水面上来回穿梭。次日黎明,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到微山岛上,熊熊的火光映得湖水通红,湖边的地面被震得乱抖。 
  文立正一边命令部队阻击敌人,一边想着突围的办法,如果再不突围,整个游击队将困死在微山岛。“换衣服,冲出去,庄里还有鬼子的衣服。”想到这里,文立正细长的眼睛一亮。战士们换上日本鬼子的衣服后迅速突围了出去。
  突然从西边山坡上走下一队鬼子,朝这边打着枪,文立正见已离得很近,就命令战友用机枪向那里扫射了一阵子。对面的鬼子停下了,一看是“自己”人,摇着白旗走了。游击队在洪山口停下来,已是下午了,微山湖里还响着沉重的炮声,湖面依然被炮火的烟雾笼罩着,那是鬼子在找不到游击队,自己打自己了。鬼子东一路打西一路,南来北打,北来南打,都认为对方是“飞虎队”,这一来,鬼子死伤700多人,而游击队丝毫无损。最后,鬼子的大部队撤走了,打得小股鬼子头疼,他们主动来找文立正谈判,请求不要打他们。
  充满传奇色彩铁道游击队的故事,至今还在中国许多地方流传。风传着游击队会飞,跑得比火车还快,他们咳嗽一声,就像燕子一样飞上车去,听说里面有个政委,他的手往车头上一拍,火车就不出气了,马上停下;他的枪法呀,是百步穿肠,从不落空;他还会使隐身法,迷住鬼子,使鬼子四处找不到他的队员。在当年侵华日军里,文立正也很有名气。1945年8月,当日本天皇宣布战败投降后,新四军要求津浦铁路沿线上的一个日军联队投降时,遭日军拒绝。日军的大队长声称只向“飞虎队”,指名只向文立正交武器。大家知道,“飞虎队”是铁道游击队的别称,而文立正却永远也不能来受降了。
  1944年6月,文立正调任鲁南二地地委委员。谁知,一场意外的激战发生了,他倒在血泊里……
  
  丰碑立在微山湖畔
  1945年初,日本鬼子在中国人民的重重围剿下,如过街老鼠四处挨打,抗战胜利在望。2月22日,文立正带一班人到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临城县六区丁家堂村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突遭敌特武装袭击。激战中,他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4岁。
  由于此次死伤人多,又处在战乱时期,文立正牺牲后的安葬地鲜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文立正的表弟陈铁如多次寻觅表哥的坟堆,均无着落。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蹲了八年牢房的李锐出狱后,复职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他—复职就四处打听文立正的去向,才得知文立正早已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为了找到烈士的遗骸,李锐先后撰写了《想念你呵,文立正》、《哭文立正》等9篇文章,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他声情并茂地写道:“文立正的戎马生涯与整个抗日战争相始终,战死在胜利的前夜。他把自己的生命与人民的事业融为一起,从而获得永生。”中共山东省委不惜人力财力,终于找到了这位烈士的安葬地,并将烈士的遗骨重新入棺,迁入山东临沂市烈士陵园内。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高耸在陵园正中央。文立正墓前竖有“文立正烈士纪念碑”,碑的背面刻有烈士的简历。
  一日,李锐和老伴从临沂市烈士陵园扫墓回到住处,晚上看了《铁道游击队》这幕电影,百感交集,泪如泉涌,一首题为七律《悼念文立正》的诗跃然纸上:
 
  银幕荧屏若梦思,微山湖畔立英姿。
  
  列车飞上真身手,虎穴频探妙指挥。
  
  莫道书生难造反,一为战士善坚持。
  
  倭降未见君先殉,齐鲁招魂我太迟。
 
  李锐将悼念诗用宣纸抄好,情犹未尽,诗的末尾加了一句:“呜呼,吾兄生死太匆匆”。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