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永远的骄杨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永远的骄杨

位于开慧乡板仓屋场的杨开慧故居,土砖墙、小青瓦,绿树环绕。在故居东头北边的杨开慧住房内,旧木床、书桌、青花瓷坛整齐摆放,时间停留在了一九二八年。那个留着清爽短发的坚毅女子好似仍坐在书桌前,点着一盏煤油灯,用毛笔书写着封封深情,以一腔热血和对毛主席的忠贞留下了一曲令后人景仰的爱情绝唱。

1927年,杨开慧和毛主席结婚七年。这七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夫妻如影相随,一直到1927年8月一个朦胧的夜晚,主席根据 “八七”会议的精神,即将赴湘赣边领导秋收起义,而这一次主席却不知要走多久,一个月、两个月、半年...... 临走前,主席写下:“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从此,苏区与白区,天各一方,每每回想那天主席走远的背影,开慧的心里隐隐地痛,只好把她对丈夫的热爱,用文字记录下来。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

每天在相思中度日的开慧内心深深的认定:“我觉得我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像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1930年秋,白色恐怖笼罩着长沙。仅板仓、白水一带就有党员和革命群众460多人被残酷杀害。10月中旬,杨开慧不幸被捕了。面对爱人,她是那样地温柔,但面对敌人,她是那样的刚强,出身书香门弟、“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貌似柔弱的女共产党员,竟有着钢铁般的意志,虽用尽了各种酷刑,可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11月14日下午1时,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的刑场,这一天还是来了。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大义凛然的杨开慧用她那特有的沉默表达着心中的仇恨与愤怒,从容地走向刑场。反动派的一声罪恶枪响,开慧便从此倒在了血泊中…时年29岁。

27年过去了,1957年5月,毛主席收到了革命同仁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的来信,写下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来源:湖南党史陈列馆 宣教部李霞)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