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警予——信仰让她如此美丽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信仰让她如此美丽
向警予
1916年夏天,一位出身商贾之家的土家族少女,回到湖南家乡溆浦县。开办了第一所男女同校的新式学堂,并任校长。这位外表俊秀、性格直率的女校长,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女生们放脚,还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提倡男女平等、破除封建思想的新观念。
这位女子发起了中国第一场女权运动。后来成长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她为妇女解放奋斗终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向警予。
1919年12月,在赴法勤工俭学的航船上,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蔡和森、向警予这两颗青春火热的心融合在一起。次年5月,他们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他们的结婚照,仅仅是并肩坐在草坪的长椅上,共同捧着一本打开的《资本论》。一个简单的婚礼,轰动了蒙达尼全城。在长沙的毛泽东得知后写信说: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封建婚姻同盟”。 1921年年底,蔡和森因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向警予也回到上海,两人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
血和泪,浸透了1927年的历史。无数共产党人骨肉分离。血流成河。这年向警予在湖北汉口工作。省委机关遭到彻底破坏,很多人被捕杀害。党的大部分领导先后转移,向警予却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武汉三镇是我党重要的据点,许多重要负责同志牺牲了,我一离开,就是说我党在武汉失败了,这是对敌人的示弱,我决不能离开!”
1928年3月20日拂晓,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被拘捕。她在监狱中还坚持向难友们宣传革命,介绍马列主义,讲农村暴动,唱革命歌曲。每次受刑回来,难友们看到她血肉模糊的身体,都难过得哭了,可她仍然鼓励大家要斗争到底。在监狱里,这位坚强不屈的母亲,也会牵肠挂肚想起她的两个孩子,她拿出照片,放在唇边、贴在脸上亲吻,都会深情地呢喃:“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你们能听见吗?”她给孩子们写的儿歌中说: “希望你们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
最后一次审讯时,敌人威胁说已经查明了她是共产党重要领袖,逼她招供。向警予毫无惧色地回答: “不要多讲废话,要杀就杀!至于我是不是向警予,没有多大关系,横竖你们都是刽子手!革命者不会在你们的屠刀下求生!”
5月1日,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这天,她起得很早,特地换上那件在法国结婚时穿过的油绿色旗袍。一群匪徒大声喊叫向警予的名字。向警予神情自若,嘴角挂着微笑,从容走向刑场。沿途街上,挤满人群。向警予奋力高喊,做了最后一次演讲:“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革命奋斗,流血牺牲!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是杀不完的!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
宪兵们慌忙扑上去,拳打脚踢,不许她开口。向警予挣脱束缚,奋力高唱国际歌。残暴的匪徒掐住向警予的脖子,抓起地上的石块塞进她的嘴里,又用皮带缚扎她的嘴巴和双颊,阻断她的喊声。血,从她嘴角流出……街上许多人看了都哭泣起来。
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枪声响了。向警予,年仅33岁。当晚,海员工人陈春和冒着生命危险,用小船将向警予的遗体运过汉江,掩埋在古琴台对面的六角亭边。
向警予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崇高而壮美,热烈而伟大。得知警予牺牲的噩耗,蔡和森失声痛哭。他将最深情的呼唤留给她已离去的妻子:“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来源:湖南党史陈列馆 音频录制: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