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衣柜里的父子情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鸦绿江边。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岸英主动申请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要求入朝参战。当中南海里不少同志劝毛主席出面阻止时,得到的回到却是:“他不去谁去”!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后来有这样一段回忆,她说:“我和岸英分别时,我正生病住院,岸英没有说是要去战火硝烟的朝鲜,只是一再地叮嘱我不管怎样都要完成学业,还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34天之后,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了,彭老总亲自发电报向周总理说明情况。总理含着眼泪半天没有说话,邓颖超同志在一旁哭着说:岸英这孩子命苦啊,八岁就跟着妈妈进了国民党监狱,九岁没了亲娘,兄弟三个就流浪街头,留过学,打过仗,学过农,做过工,如今才和思齐结婚还不到一年,就……

由于毛主席当时身体有恙,半个月后,周总理才把这一悲痛的消息告诉毛主席,主席强忍住泪水沉默了许久,然后点了一根烟,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道:“战争嘛,总会有牺牲的。朝鲜战场上,千千万万个老百姓的孩子,不是也在奋斗牺牲吗?我不后悔,我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国家危难的时候,我不派自己的儿子去保家卫国,那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整整一夜,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没有起身。只是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烟,坚忍地接受儿子再也不回来的事实,独自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无尽伤痛。

当有人建议,把岸英的墓迁回国内时,毛主席说:“不必了,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吧。”他拒绝了这份好意,并且在电文上写下这样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主席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柜子里面装的却是毛岸英同志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后来得知,这些物品并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而是毛主席瞒着身边工作人员亲手珍藏的。

其实,按照韶山当地的风俗,家人去世以后,一般都会把与逝者有关的东西烧掉,没有保留遗物的习惯。而毛主席却瞒住了所有的人,悄悄将儿子的遗物珍藏在身边,这一藏就是26年。

一个把儿子的毛巾和袜子都视若珍宝的父亲,真的就不想儿子回来吗?他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这些衣服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这些衣物上,是不是也被主席的眼泪所浸染?关于这些疑问,我们不敢深究,我们更不忍细想。也许,真正痛彻心扉的伤口,是拒绝任何人分担,禁止任何人触碰的。

当岸英的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距离毛岸英牺牲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距离毛主席逝世也过去了14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就这样被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沉默了近半个世纪,而作为儿子的毛岸英,他也是无法体会到的。

面对这些衣物,让我们对那些熟悉的故事,对毛主席浓厚的家国情怀、深沉的父子之情,有了更多的感受。主席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和对儿子的深邃父爱,是多么久远、多么深长。

这些衣物何其不幸,它们承载的绵绵亲情,再也没有机会,被它们的主人细细品读;这些衣服又何其有幸,它们让我们有机会,去感受一代伟人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牺牲”二字,多么的豪迈,可那一刻主席心里又有多么的痛,而一个“敢”字,又把多少风云一笔带过,你若真正懂得,你就会知道新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三个字有多重!

(来源:湖南党史陈列馆 音频录制:周密)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