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对糟糠之妻的情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听·英雄故事

??.jpg

徐特立与妻子熊立诚

1957年3月26日,时任内务部长的谢觉哉回到了阔别30年的故乡——宁乡。谢觉哉回家的第二天早餐后,就嘱咐家里人和亲属们晚上都来参加家庭会。一屋子的人,规规矩矩地坐着,细心聆听谢觉哉的教诲。1937年1月30日,在中共中央特意为德高望重的徐特立60大寿举行的祝寿大会上,大家纷纷致词祝贺,邓颖超在讲话中尤其高度赞扬徐特立对夫人的爱情始终不渝。

听到这,徐特立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动情地说:“我自辛亥革命前,就进城办教育,把妻室儿女留在农村。后来离开家乡到法国留学,接着回国参加革命,至今10年来,与家庭隔绝,不通音讯,这都是反动派的压迫所致。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妻室儿女......我因为长期不和妻子在一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时候,有人给我介绍女朋友,后来在苏联、在江西苏区也曾有人提过这种事。但我的妻子是一个童养媳,没有文化,从小与我患难与共。我一直在外从事教育和革命,她在家里抚养儿女,还兼劳动兼办学,她支持了我的事业,也成全了我的事业。我一生提倡妇女解放,我假如丢弃了她,岂不又增加了一个受苦难的妇女?”

在场的同志听了,无不为之感动。徐特立忠诚的爱情观,在中国共产党内一直被传为佳话。

他的结发妻子熊立诚,早年父母双亡, 11岁时就过门到徐家做童养媳,当时据说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还是大她10个月的徐特立帮忙取的名字。刚开始,二人以兄妹相称相待。

独持家政50年,熊立诚支持徐特立的“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帮助徐特立在湖南办学。甚至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原本大字不识几个的她还担任校长,想方设法把徐特立创办的五美小学继续办下去。“不独教育了自己的儿女,且教育了地方子弟。”

熊立诚虽然对于丈夫从事的革命事业并不很了解,可她知道丈夫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伟男子,愿意支持他的一切选择。她曾对徐特立说:“你为国事忙.,为家事忙,各自忙好。”徐特立则拉着老伴的手,不住地点头:“说得好,情是真的,理是直的。”

对于这样一位虽然没有文化却有见识、有胆识,不顾一切支持自己读书、办学、革命的妻子,徐特立充满感激,充满爱意。

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在中央苏区、在陕北工作期间,先后有不少人为“孤身一人”的徐特立找个伴照顾生活,都被徐特立断然拒绝:“我是有妻子的,我不能抛弃她。”

徐特立不但自己保持着对“糟糠之妻”忠贞不渝的爱,而且站在革命的立场上,将之视为“妇女解放”的一部分。

当年,有些人当了干部,升了职务,就开始嫌弃原来的妻子“落后”,开始“另求新欢”。对此,徐特立非常反感,严辞指责:“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为人类的彻底解放而斗争,其中也包括妇女的解放。如果无缘无故抛弃她们,那不仅是损人利己的行为,而且是背叛了革命的立场。”掷地有声之言,真正显革命者的本色。

作为一位职业革命家、教育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徐特立不得不与妻子聚少离多,但他始终情系亲人,爱家顾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徐特立常抽出空当给妻子写信,赞扬她的无私付出,叮嘱她保重身体。

徐特立多次致信小女儿徐陌青,反复叮嘱她要孝顺母亲、关心照顾母亲。他说:“你的母亲年已60,她不独维持了这个家,并且办高级小学共13年,造就了许多学生。她没有念过书,但替地方做了教育事业。许多读书识字的女人不如她,我是很尊敬她的。你是她所生,应该特别孝敬她。家中许多困难,你们夫妇如能帮助,请你尽可能帮助。如不能帮助,还是把田卖出一些。”

1940年,回到延安的徐特立得知董必武即将赴重庆出席国民参政会,在前去送行时曾作诗“妻老孙孤弱,长沙有我家……”表达对妻子和孩子的眷念,并请董必武转寄给妻子的问候信。

徐特立非常疼自己的妻子。全国解放后,他把妻子接到北京,从而结束了长期两地分居的生活。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关心体贴妻子。吃饭时,总是把好一点的菜让她先吃;家里的钢丝床一边坏了,坚持把好的一边让给妻子睡。他还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对我的生活不要特殊照顾,可一定要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太太。她是家庭妇女,没有文化,容易有自卑感,不要叫她有思想负担。”

70年如一日,徐特立与妻子相敬相爱,相濡以沫,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摘自《崇严尚实话标杆》

看·英雄生平

徐特立(1877~ 1968),湖南长沙县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来源: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 朗读者:袁亦慧)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