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共冷水滩区委坚持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社情民意、作风建设同频共振、互动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彰显出党建的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
坚持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把“党建+”的思路、理念、方法融合到中心工作中来。一是突出“党建+项目建设”。用好群众路线这个法宝。在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易发的群众矛盾时,坚持党建先行,依靠基层组织扎根群众的优势,将群众路线贯穿于前期调研、政策宣传、安置补偿的全过程。上半年全区完成土地征收6500亩,征收房屋1650户,拆除违法建筑197处,没有引发较大的群众矛盾。同时,探索在重点项目指挥部建立临时党支部的做法,进一步提升了指挥部的组织指挥功能。二是突出“党建+生产经营”。落实“两新”组织党建责任。全区191家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96.2%;380家非公企业实现应建尽建。“两新”党组织充分发挥教育凝聚、示范带头、文化引领、内外协调等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上半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产值增幅提高到25%,各类社会组织也实现了有序、高效发展。科技、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支柱地位更加明显。三是突出“党建+精准扶贫”。出台了《农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从区直机关选派第一书记50名,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实行“第一书记全覆盖”。区财政增加了村级运转服务经费,村、社区年运转服务经费分别比省定标准高3万元、10万元。为31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4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集体经济。相当一部分村的集体经济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各基层党组织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60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四是突出“党建+城市管理”。组建“五创一保”党员先锋队38个,党员主动认领志愿服务岗位527个,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等“五创一保”在基层得到了有效落实。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把党组织或党小组建在城区300个网格,实行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户长“四长”同治。在20个居民小区组建了党支部,政治引领、桥梁纽带、文明导向的核心作用非常明显。
坚持将基层党建与社情民意深度融合
着眼于提高党建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
坚持将基层党建与干部作风深度融合
区委坚持以党建促作风,把作风改进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体现。一是传导社会正能量。注重对基层履职履责、致富带富、助人为乐等充满正能量人物事迹的挖掘、提炼、宣传,将社会各界人士感召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旗帜下来。今年七一前期,区委将先进党员个人评选扩大到标兵党员家庭的评选,涌现出三千户标兵党员家庭。七一期间的超历史洪灾中,各级党组织砥柱中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确保了全区未全区没垮一塘一库,没伤没亡一人,灾后重建井然有序。还涌现了以“唐氏兄弟”为代表的十大抗洪英雄。唐氏兄弟今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七一洪灾中,唐氏兄弟独力或协助转移救援群众260人,在全省传为佳话。二是精准考核促作风。实行差异化考核,考核指标按个性、共性、阶段性来加以区分并及时调整指标框架体系和考核内容。对干部的年度考核实行综合测评,绩效考核得分与绩效奖金完全挂钩。主要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民主测评得票、区委区政府督查通报次数等十余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评定,公示社会。差异化考核实行以来,全区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三是五比五看树导向。在全区干部队伍中开展五比五看,即比信念坚定,看政令畅通情况;比为民服务,看为民办事情况;比勤政务实,看履行职责情况,比敢于担当,看破解难题情况;比清正廉洁,看执行六大纪律情况。并量化成十大指标,主要包括近五年来创先争优、“五创”过程中的历年排位等情况。通过细化指标来排位。区委在研究、调整干部前,综合分析每个岗位的现实特点和干部个人的不同特质。既考察干部的综合表现,又注重干部的单项能力,因才配位、由位选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来,真正把“任用干部看党建”的要求刚性化程序化具体化。“五比五看”执行以来,区委在研究调整干部前,跑关系、打招呼的无门可进。一大“好干部”被提拔重用到合适岗位;个别履职不力、执行力差的干部被坚决调整。全区政治生态进一步净化,干部任免测评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