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守初心 ——记石门县金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忠富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19-11-19 13:09

湖南日报记者周勇军肖洋桂

通讯员蔡政

7月25日,记者到大山深处的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采访,村里正在将一条土公路进行硬化。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干得热火朝天。

这条土公路长10多公里,在山岭间蜿蜒,从金河村村部通往该村最远的一个自然村白竹山,将沿途其他自然村串联起来。去年初,土公路修通,结束了常德市最后一个自然村不通公路的历史。现在,村里又在抓紧将它硬化。

金河村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是常德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如今,不仅路通了,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14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去年的8000多元。村民说,村里的变化离不开一个人——张忠富。

张忠富是石门县文旅广体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曾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个人,获得过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个人二等奖。2016年10月,张忠富被派驻金河村扶贫,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扎根大山,默默奉献,带领村民改变贫穷面貌,被评为石门县脱贫攻坚功臣、常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修通“天路”

在金河村村部通往白竹山的土公路上,张忠富在指挥施工。他说,白竹山海拔高、低温来得早,道路硬化要赶在11月完工。

张忠富告诉记者,乡亲们早盼着把路修好。他驻村第二天到镇政府开会,白竹山8旬老人覃事法走了6个多小时山路找到他,说他们出去办个事,一天一趟两头黑,做梦都想修路。

张忠富深感责任重大,驻村不久便去白竹山走访。第一次去有村民陪同,可山路险峻,中途有人打起了“退堂鼓”。村民毛传斌坚持下来,他说:“我当时想,扶贫干部如果能吃这个苦,那修路就有希望了。”后来,张忠富先后徒步上山20多趟勘察线路,鞋子穿烂了几双。

2017年底大雪封山,张忠富步行20多公里,到白竹山开会商量修路的事。“第一次见到这样不怕苦、不怕累的干部。”覃事法立刻捐出多年存下的6万元钱,其他村民也纷纷捐款,道路动工后还自发为施工队送水送饭。

去年初,一条拐了10多道弯的“天路”,越过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从金河村村部通到了白竹山。去年8月,白竹山村民覃事善在劳动时不慎受重伤,被车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出院后,覃事善见到张忠富就叫他“恩人”。覃事善说,如果公路没有修通,只能抬着步行去医院,像他那样重的伤情,“只怕抬到半路人就清白(去世)了”。

大兴产业

路修通了,如何让百姓脱贫致富?望着莽莽群山,张忠富苦苦思索。

村民居住在山上,主要靠种玉米、搞养殖为生。因道路不通,农产品销不出去。2014年,金河村贫困户有181户572人,占全村人口的59%。

张忠富在走访中发现,村里有近4000亩野茶,村民自产自喝。张忠富请来专家指导,对野茶进行改造,并发动村里能人成立合作社、建工厂。村里茶园建起来了,现在村里茶叶年收入达400多万元,有109户村民获益。今年,在张忠富奔走下,县经投公司进村开发“禅茶祖庭园”,未来收益将更可观。

金河村有养土蜂的传统。为了提高蜂蜜药用价值,张忠富引进1万多株五倍子幼苗在村里栽种,计划连续栽种几年,既作药材,又为土蜜蜂提供新花源。现在全村养蜂规模达1200多桶,年收入有120多万元,是以前的4倍多。

目前,金河村已形成野茶、野蜂蜜、中药材等产业,村民增收致富门路越来越广,村里贫困户目前仅有2户未脱贫。

坚守初心

金河村五保户蒋保成每天要到村部看一看。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是来看看张队长在不在,他在,我心里就踏实。”

蒋保成以前不爱劳动,还经常上访。张忠富驻村后,带他去看病,又给他劈柴过冬,还动员他搞点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如今,蒋保成种植了成片的蔬菜,还养了小狗作伴,人勤有精神。

金河村35岁以上的单身汉有72个,加上遗留问题多,矛盾复杂,村民信访量曾占全镇80%以上。张忠富驻村后,1年访遍全村378户村民,了解情况、化解矛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现在,全村实现了零上访。

张忠富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很信赖他。去年,石门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金河村村民担心张忠富会离开,有76位村民自发写信摁手印挽留。张忠富最后选择留下。

驻村近3年,张忠富没休过年休假,女儿患病住院他也没有陪过,妻子多次送他进村时,都是流着眼泪与他道别,他自己也两次病倒在村里。

有人劝张忠富“见好就收”,家人更需要他,他也是54岁的人了。但张忠富指着胸前每天都会佩戴的党徽说:“村里脱贫成果需要巩固,我还不能离开。作为党员,要坚守初心,应当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