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培养纪实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20-05-07 11:20

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力推进人才培养纪实

张建平

巍巍麓山下,悠悠湘水边。

承千年书院之文脉,得百年“楚怡”之神韵。

和煦冬日里,坐落于湘江新区千亿产业园黄金地段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如梅花般绽放青春。

六十五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坚定“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大力培育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业内烙下了自己独特的图腾,用匠心拥抱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春天。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党建引领支部建在实训室内

立德树人,德是根本。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不仅是立德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式授课前,首先通过一个新闻故事来了解我们学校最近的一位网红大学生。”

去年5月,在学校思政课堂上,思政教师徐雷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新闻视频。视频讲述的主人公名叫廖宇钊,是学校一名大三学生,目前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2019年5月20日上午,廖宇钊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骨髓捐献,经过5个小时的采集,他200CC的造血干细胞由配型成功受捐者所在医院的医生带走,去完成“生命接力”。

这个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故事迅速成为了学校思政课堂上和其他堂课“育人三分钟”环节的热门话题,廖宇钊也因此成为了“校园明星”,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学校完善授课方式,通过收集讲好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故事,为思政课注入鲜活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故事中感悟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该校还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搬到“图书馆报告厅”,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一批批全国劳动模范、行业专家、大国工匠、企业家站上了三尺讲台,亲身讲述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灵活运用实地讲授这种深具感染力、穿透力和生命力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校园内外一堂堂有声有色的思政课,满意度高达98.42%。不仅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更成为了学校党建工作无比生动的丰富内涵。

多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思政课为重要抓手,打造全员协同参与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党建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认真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督促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做好分管范围的党建工作,引导和鼓励广大干部放手大胆干事创业。

创新性开展党建工作,将党支部建在了实训室、建在了教研室,同时不断探索在教学团队、科研团队成立党支部,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成立党支部。

目前,该校智能制造教师党支部、机制与检测学生党支部、电气与机器人学生党支部等一批支部建设卓有成效,相同教研室、相近专业之间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们在同一支部,充分发挥了党建引领在专业建设和专业学习上的重要优势。

校企合作彰显工匠摇篮本色

一直以来,学校紧贴行业发展,以数控技术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把产教融合这篇大文章书写到了极致。

“我想找到一个广阔的舞台展示才华,想接受挑战、锻炼自己并快速成长,中联重科会成就我的梦想。”

2019年12月24日,在学校中联学院校企联合培养班开班仪式现场,2017级机制专业学生谢书鹏作为联合培养班一员,对未来的职场生涯充满期待。

2019年下半年一开始,中联重科便在学校相关专业大三学生中开展多场宣讲会和学员选拔考试,招聘“预备员工”。并“送课上门”,组建企业教学团队来校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提前“抢订”专业技能人才。

学校与中联重科的邂逅始于2003年,缘份来自校企文化底蕴的相互认同。

十六年来,从订单培养到现代学徒制培养,从承接新员工培训到承办员工技能竞赛、培育大师工匠,到共建“工程机械中联学院”。学校与中联重科的合作实现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订单班”的毕业生,均已成长为中联重科的技术骨干。

无独有偶,总部远在武汉的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也伸来了橄榄枝,在校内共同创建了“华中数控学院”。

双方根据湖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特点,全面优化了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将多轴加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在线检测、视觉识别、智能产线运营与维护等新技术全面引入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了智能制造实习实训的内涵。

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开发了“智能制造概论”“工业机器人应用”“云物大智应用”等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并将这三门课程纳入全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工”字特色。

学校校友、华中数控董事长、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吉红教授也成为了学校的客座教授,并引进了一个国家级的数控工程技术中心科研团队。

华中数控学院的成立,实现了学校各专业与智能制造产业对接,培养了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学校的“双高”创建。

十多年来,学校与德国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的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2007年,经过严格考查筛选,博世启动与该校的合作,每年在大一新生中选拔人才,开展“双元制”教学,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按照德国AHK标准和博世标准培养生产线技术骨干。

“博世班”教师“双师”比例达100%,其中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比为1∶1。与培养并行的是,作为第三方,德国工商会全程监控学生的培养质量,并组织职业资格认证。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博世班’毕业生技术扎实、思维敏捷、综合素质高,2019年AHK考试通过率又是100%。他们得到公司的认可并进入技术员队伍中,目前已达到60%的比重。”谈到该校毕业生的印象,博世长沙公司TGA项目负责人甘文倩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学校还与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园区,远大科技、顶立科技等省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开展了深度的学校与园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形成了“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现实产业需求和人才标准对接;就业实习与生产制造过程全面对接;学校名师和企业工匠师资模式全面对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全面对接;学校教师和企业职工能力提升全面对接”的“五对接”模式,为湖南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升级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五年为多家企业开设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共25个,培训企业员工2万多人次。

得益于不断加强的校企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得以不断涌现。

“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百优工匠”等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荣誉,而是年年飞入寻常百姓家,逐渐成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端精英人才团体打造的新常态。

走出国门打造职教中国模式

“这次培训针对性很强,对学员们质量管理方法的提升、传感器应用场景和方法认知的拓展、检测和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化都有极大帮助。”在蓝思科技越南基地,蓝思科技越南有限公司总经理翁永杰对学校教师为其员工带来的培训课程赞叹有加。

翁永杰的赞叹,同时也是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海外人才培训的高度肯定。

其实,不止牵手于蓝思科技,学校还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科技等湖南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海外人才培养培训教研室、海外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开发教学资源,开展外向型人才培养和驻外人员及境外基地本土化人才培训,联合开展了援外培训项目。

学校从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师资建设等各方面服务于湖南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得到了企业高度认可。

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培养,为“一带一路”国家贡献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生产中国产品,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制定了合作专业的国际教育标准,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资源和开发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推动职业教育“中国模式”走出去。

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跨单位、跨院系、跨专业的高水平海外人才培养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积极引进企业大师和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建成了一支由2个名师工作室,15名国内外专家,25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打造具有国际素养和善于协同创新的教学团队。

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开发了丰富的海外人才培养培训资源。依据企业“走出去”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将国标标准、外语、国外人文、专业技能相互融合,共同开发引进课程、教材。

多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标准和资源贡献了“智”强不息的湖南力量。

创新发力人才筑就工业脊梁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蜂鸟车队”颇有名气,他们制作的赛车,首次出战2017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就获得职业院校年度总成绩二等奖。

蜂鸟车队的学生们分别来自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全校七个二级学院,这些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为热爱赛车、钟爱创新创造这个共同点而走到了一起。团队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图纸设计、机械学院的学生负责车架焊接、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整车装配、性能调试、驾乘驾驶,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负责项目推介、成本核算等,真正做到了跨界协同,优势互补。

“一进这个团队,学长学姐就带我们学习了CAD等实用操作软件和汽车制造的基础知识。”来自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的杨莎在蜂鸟车队中负责营销宣传、成本核算以及财务报账。“我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团队服务的同时,收获到了汽车营销、新媒体运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沟通交流、协调组织的综合能力更是大大提升了。”

如今,这个团队成员已在三届巴哈大赛中表现不俗,吸引更多有着相同兴趣的学生加入其中。

与此同时,奇点创新创业工作室的横空出世,也更加彰显了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强大的创业创新能力。

在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省赛中,他们中有14人获得C/C++组、JAVA组的一等奖,占全省晋级国赛人数的33%。

从2011年至2019年,该工作室省赛获奖人数累计达261人次、国赛获奖59人次。他们有的考取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的进入知名企业,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自主创业,成为新晋行业精英。

像蜂鸟车队、奇点创业工作室这样的学生创新创业类社团,在工业职院有60多个,覆盖全校40%左右的学生。

这些社团的背后,是学校打造了一个素质高超的教师队伍和教学创新团队。

正是这些团队的强大支撑,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学校以创业创新为引领,培养了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大力提高自身软硬件实力,吸引高水平领军人才。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工程师社科精英、人文大家、能工巧匠纷至沓来。

聘请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等近20名兼职教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龙卫国、“全国劳动模范”文力、“全国技术能手”杨志等4名技能大师。通过大师指导老师,老师指导学生,大幅度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的教学水平。

累计建设了多个校级名师工作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学校培养优秀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系列虎虎生威的组合拳下来,学校人才培养气势如虹,硕果累累。大国工匠“摇篮”雏形初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已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一批批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技术副厂长、中层技术骨干乃至大国工匠。

六十五年栉风沐雨,六十五载春华秋实。从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到2019年,学校被认定为国家优质校,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如今,学校已迅速成长为湖南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高职院校,并享有“湖南装备制造技能人才黄埔军校”的美誉。

铅华洗尽,传奇再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之路将越走越宽阔。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