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 长沙市开福区西园社区蝶变记

文章来源: 红星网  时间: 2020-05-11 10:41

西园北里,因宰相裴休修建西楼、刘蜕“破天荒”中进士而盛于唐朝,千百年的时间为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城长沙重要的城市记忆。长沙市开福区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城市有机更新,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打造有历史温度、美好记忆的城市,让心中的旧忆得以传承。

传承层层积累的文脉

“这里的每条老街巷,每个老地名,都写满了故事。”长沙文脉就蕴藏于不可移动文物、两巷三街四里老地名、名人故居之中。三年前的西园北里,沿线房屋简陋、破旧,木制结构的房屋不易保存,辖区七处历史文化遗存虽聚集在巷内,却渐渐黯淡无光。

民生环境的改善不能与历史文化传承脱钩,社区坚持少拆多留多改,深挖细抠西园的每个年代、每处遗存、每个角落、每个环节,守护和传承这些历史和文化印记。改造的设计文本根据所征求的居民意见数易其稿反复优化;从湘西拆除的老宅中精挑贴面老青砖,用于文保建筑的复原;在左宗棠遗址恢复重建文襄园;根据后人叙述重建黎倜康故居;聘请梁小进、陈先枢等文史专家组成文史顾问队,梳理历史文脉,撰写《西园北里》;沿用“两巷三街四里”老地名。社区党委一笔一画重新勾勒出历史文脉的璀璨,唤醒公众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

010.jpg

延续生生不息的人脉

西园北里一条古巷,一口古井,一群生活在古巷里的人,一代接一代延续着。然而,老旧社区简陋潮湿、渗水漏雨、街巷墙面斑驳等“城市病”,使得居民陆续搬离。

老城有机更新,大的方向由政府主导,小的细节则听民声顺民意。社区党委请居民推选自己的代表成为“西园理事”,组成“邻里议事会”,前后20多次召开座谈会充分请居民参与座谈讨论,由居民做主。“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所有的感情和记忆都在这里,我放不下也离不开。”戴娭毑在议事会上态度坚决地表示。社区党委将收集的民意向上级反馈,历史步道改造需要对15户房屋进行拆迁的原计划“调整”, 最终“留”了11户,只拆了4户。

原住民留了下来,如何改善他们室内居住条件?社区党委率先启动室内更新,由居民自行实施改造,政府按面积、比例给予资金补贴。三四十平米小小的家里,经过设计改造,终于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活动空间也变大了。“邻里议事会”上260多户居民提出的修缮33栋老旧居民楼公共区域漏雨渗水、安装路灯和健身设施、防保窗向外延伸60公分以便晾晒衣物等意见和建议也都得到了采纳,看着老房子的新“面貌”,群众的心正慢慢向社区党委“大家庭”靠拢。

感受勃勃生机的城脉

如何让老城焕发新的活力?社区党委以“睦邻西园 德润北里”邻里党建品牌为基础,打造“梧桐树下 北里讲堂”学习基地,开通党建抖音号,同时结合传统节目,策划有趣、吸粉的活动,让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虽不是一家人却胜似一家人。

“我们巷子里的这些老朋友们幸福指数都很高!这里虽是老城,却有很多新功能。”儿时便居住在西园北里的屈家三姐妹见证了老城与新城的完美融合。社区的15分钟生活圈囊括了“吃、住、游、购、行”各项功能。地铁、公交等相当便利;周边酒店、特色民宿和餐饮选择空间大、条件舒适;辖区内有4个停车场,5处免费卫生间;社区服务大厅的触屏互联网科普E站、社保自助认证机,还有“刷脸”即可办证、认证的高拍仪等数字化政务服务设施……无论居民还是游客,来这里就像进了自家客厅,365天有人热情接待,白墙黛瓦麻石路的“老”面孔下,有着全数字政务服务最“潮”的心,正悄无声息焕发着城脉勃勃的生机。(长沙市委组织部 长沙党建微信公众号)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