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花丛里 “生态饭”飘香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20-10-08 08:10

湖南日报记者刘笑雪曾玉玺

通讯员彭鹏展周俊刚

秋意渐浓,荷叶不忍褪绿,荷塘旁的树枝上有几只白鹭歇脚。

娄底市双峰县锁石镇芙蓉村,300亩翠荷基地南边,是贫困户彭树英的家。屋内的墙上挂着“天道酬勤”等几幅字,几样家电家具被擦拭得透亮。

“家里还有书包袋子要背,夏天摘莲蓬换钱,能减轻点压力。”说话间的工夫,彭树英往放了茶叶的杯子里倒进开水,热情招呼记者喝茶。

“7月份摘了不到一个月的莲蓬,赚了4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转的1000多元,从这基地,每年至少能拿到6000元。”算起经济账,彭树英掰着手指头,咧开了嘴。

这样的笑容是近几年多起来的。此前,因大女儿智力障碍,重担把家里压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彭树英平时在翠荷基地干活,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丈夫也肯干,生活过得越来越宽裕,于2017年脱了贫,同年还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一开门就能看见荷塘。

“树英姐一家就像住在花丛中,脱贫的精神头也越来越足!”双峰县委政法委驻芙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刘集书放下茶杯,走到屋外转转。一出门,桂花香味扑面而来。前坪,彭树英饲养的30多只鸡鸭鹅撒欢夺食。

“搭帮好政策和扶贫队,村里大变样。”彭树英说,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路灯照得到处亮堂堂的。荷花、油菜花基地的美景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有时候搬着板凳坐在家门口还能看到民俗表演。

从彭树英家沿着翠荷基地往西北边走,可以看到一处生态农庄。中午正值饭点,大厅里坐着六七桌游客,举杯交箸,大快朵颐。

这里原来是花炮厂,老板邹金敏是本地人,3年前转型办农家乐,吃上了“生态饭”。厂房变成了餐厅和客房,屋前屋后种上了花卉和蔬菜,摆满各式传统农具的展示厅,向游客述说古老的农耕文明。

“今年受疫情影响,利润相对少点,也有60万元左右。”邹金敏介绍,农庄员工里有6名贫困劳动力,每人每月能赚近3000元。

从厨房走出来的李小娥就是其中的一个员工。她的丈夫王海泉身患多种慢性病,不能干重活。“丈夫现在在村上的‘福寿粮油’工作,工作轻松,每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两公婆一起干,我们家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

“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员工们都像小娥一样,充满干劲。”邹金敏接过话茬,列举出游客纷至沓来的原因:如今春有油菜花、夏有荷花,枇杷、脆枣、橙子、砂糖橘等经果林都种下了,桂花、红叶石兰、银杏等花木逐渐茂盛了……

芙蓉村村支书王长安介绍,随着翠荷基地、油菜花基地、经果林等产业项目先后落地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日渐成熟,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突破1.1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未来,芙蓉村将继续发力建设美丽乡村,“让未脱贫的4户8人在今年成功脱贫,让这里成为‘宜居宜游’的好地方。”

■记者手记:

果树飘香宜居宜游

曾玉玺刘笑雪

仲秋时节,探访芙蓉村,遗憾错过了赏荷季——荷花早已谢去,只剩不忍褪绿的荷叶。

在新建的稻田公园,村支书王长安指着山坡下的秀美水库,畅谈起未来规划:“这是三角塘水库,过去就是荷花塘,这边规划建60亩稻田公园、100亩经果林,再修上走步道……”“布局好‘生态饭’,让游客多玩一天。”

锁石镇践行“两山”论,倡导每年“群众种1棵树,党员种10棵树”,这与芙蓉村走“生态宜居宜游”的发展之路完全契合。今年年初,王长安带领全村党员在村里种下了300多株景观树。

丹桂飘香和油茶丰收,也是贫困户王笃庆这几年最深的期盼。2018年,王笃庆通过危房改造,搬进新居。那一年,他在家门前栽下了15株桂花树,并陆续在屋后山坡上,种下200多株油茶。“生活好了,也希望环境好。等到树长成,满庭院都是桂花香,那时欢迎大家再来我家做客。”

芙蓉村决心吃好“生态饭”的精气神,顿时让记者觉得不虚此行。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