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李梅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大短板和关键任务。经过持续不懈的奋斗,如今,长沙市贫困残疾人即将实现全面脱贫。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重新燃起生活希望。他们奋发有为、脱困自强,书写精彩人生篇章,点亮拥抱幸福生活的梦想。
战“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场战役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繁重、时间更加紧迫。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坚决完成好剩余脱贫攻坚任务。”长沙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增三强调,要坚定不移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一鼓作气全面落实精准脱贫各项任务。
疫情防控,刻不容缓;脱贫攻坚,不能停滞。
年初,长沙市追加残疾人救助慰问经费并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安排,市、县两级救助慰问困难残疾人10325人,覆盖面从0.77%大幅提升至7.5%,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残疾人基本生活。
2月底,市残联各协会组织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防疫工作。市聋人协会主席徐志了解到全市有不少聋人被隔离,有的是与疑似患者有接触,有的是居住在被隔离小区。这个特殊时期,徐志每天的工作便是打开手机微信,视频联线因此次疫情被隔离的聋人朋友,用手语为他们做心理疏导,让他们吃下“安心丸”。
4月17日,长沙市残联联合市纪委监委驻民政局纪检监察组印发残联领域脱贫攻坚专项核查方案,全面核查残疾人办证、惠残政策享受、兜底保障、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未脱贫残疾人一户一策商定等情况。
5月15日,长沙市举行庆祝第30次全国助残日“复工复产、自强脱贫”残疾人自强脱贫风采展示活动。10位残疾人在疫情期间不畏艰难、积极复工复产自救的感人故事,向社会各界展示残疾人不一样的精神面貌。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支持残疾人复工复产、稳岗就业。长沙市残联联合市人社局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供需平台;组织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有一定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利用定岗培训促就业。
今年28岁的肢残人杨红因疫情一直没有出去工作,在5月份举办的开福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上,她找到了一份行政工作。“感谢残联为我们残障人士消除就业障碍,残疾人也能用勤劳和智慧实现就业梦想和人生价值。”杨红说。
攻坚克难,勠力同心。疫情期间,市残联为746家残疾人创业对象和16家市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发放疫情稳岗补贴197.2万元。目前,全市持证残疾人已就业约2.7万人。
产业扶贫精准发力,就业创业持续“给力”
在宁乡市夏铎铺镇天马新村,不少贫困户屋前屋后摆放着木制蜂箱,不时有蜜蜂嘤嘤嗡嗡飞进飞出,为贫困户们酝酿脱贫致富的“甜蜜产业”。今年61岁患有精神残疾的段仁义颇有感触,他告诉笔者:“我是二级精神残疾,在外面不好找工作,在家中养蜜蜂挺好,投资少、见效快,还适合残疾人的身体特点。”
段仁义边说边算起账:一箱蜜蜂一年能产28斤蜂蜜,一斤蜂蜜一般能卖50元,自己现在有70箱蜜蜂,一年仅蜂蜜就有10万多元收入。
养蜂让段仁义走上了“甜蜜”的脱贫道路。2014年,段仁义被确立为长沙市残联“连千村帮万户”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市残联免费为其提供5箱蜂种,还聘请专业技师进行业务指导。6年时间,段仁义带动98名贫困户通过养蜜蜂脱贫,其中42名为残疾贫困户。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从2013年开始,长沙启动“连千村帮万户”等产业脱贫计划,由市、县残联各帮扶一个村,每个村结对帮扶10户以上贫困残疾人家庭,以养蜂、养鸡和果树种植等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且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的产业作为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持续增收的发展项目,使贫困残疾人走上脱贫的道路。
对于残疾人自主创业,市残联在给予创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通过残疾人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目前,长沙市已成立2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出湖南感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悟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一批残疾人创业项目。同时,残疾人创业者扶持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从2015年开始,每人最多可申请2.96万元的补贴,2016年以来累计对748名残疾人创业对象进行了创业扶持。
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搭建就业平台让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除了每年开展4次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利用定岗培训促进就业,长沙市残联大力推动辅助性就业等补充就业模式。”长沙市残联教就部部长李奕霞介绍,全市已建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10个,实现区县市全覆盖。
制作手工、做纸盒、贴二维码、组装零配件、印刷包装……这些简单适用于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工种,点亮全市36家残疾人托养机构一大批托养服务对象的就业梦。
“按件计工资,多劳多得,每个月最多能拿到15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上善助残服务中心精障托养对象戴伟红说。
啃下“硬骨头”,确保如期脱贫
2014年,长沙市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残疾人21802人。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全市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2019年底的1664人。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刘增三表示:“一方面,剩余的建档立卡残疾贫困户脱贫攻坚难度更大;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不稳定脱贫户’和‘疑似残疾人’需加强监测,跟踪持续帮扶。”
近年来,市残联建立了所有持证残疾人的动态更新数据库,与市扶贫办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数据比对,通过入户走访,逐一甄别,进一步加强对贫困残疾人的追踪。
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家庭负担沉重,往往“照看一个人,致贫一家人”。针对托养难题,市残联扶持建成残疾人集中托养机构39家,实现区县(市)全覆盖。近五年来,共开展居家托养服务4900余人次,机构托养服务6200余人次,做到“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家”。
让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市残联积^配合民政部门落实“两补”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至120元、80元。
市残联先后参与起草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长沙市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工作措施》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强化残联系统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举措,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今年68岁的李庚八是天心区暮云镇居民,家中妻女均为残疾人。李庚八说,“今年5月,妻子旧疾复发住进医院,医保报销超90%,剩余政府兜底,自己没掏什么钱,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李庚八介绍,政府把他家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区残联工作人员每年定期上门送政策送服务,为女儿办理低保,每月可享受1000多元救助,同时妻女都可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残疾人劳动能力受限,政府给我们减了负,就等于增加了收入!”
“我们还积极实施重度残疾人‘单人保’政策。”李奕霞表示,从2019年开始,全市将重度残疾人的范围界定从残疾程度重度(一、二级)拓展到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让更多残疾人获得保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长沙剩余1664名贫困残疾人即将实现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岳麓山下,湘江两岸。如火如荼的脱贫战场上,长沙残疾人朋友,正一个不落地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