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闪亮脱贫路——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行业扶贫纪实

文章来源: 湖南日报  时间: 2020-12-20 09:01

湖南日报记者彭雅惠通讯员侯建明

今年冬天,三湘大地广袤乡村变得不同于往年。

新邵县金龙山深处,小河村村民没想到立冬后这么忙——新栽的7万棒黑木耳菌棒一茬接一茬丰收,每天大量新摘的高山木耳需要抓紧送进村里“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完成晾晒、加工、包装。

湘西酉水之滨,芙蓉镇居民想不到夜晚这么热闹——灯火通明的土家吊脚楼、流光溢彩的七彩叠水瀑布成了网红“打卡”地,五里长街在闪烁霓虹里兴起“夜经济”。

雪峰山东麓,隆回小沙江的农户不曾想寒冬腊月增收也有保障——新建的冻库超1万立方米,金银花不再因储存时间过长变质,一年四季都能卖出好价钱。

这些变化,得益于电力“充电赋能”;这些变化,为湖南深度贫困地区带来脱贫致富的契机。

2013年以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优势,行业扶贫惠及1400余万农村居民、定点帮扶实现183个行政村、1.96万户、6.36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为湖南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闯出一条富有电网企业特色之路。

投入547.8亿元建强农网

6509个贫困村产业用电有保障

从秋入冬,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漫山遍野的柚子熟了。

水果加工是菖蒲塘村扶贫支柱产业。“清洗、切片、烘干,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电,发展产业,用电保障很重要。”村党委书记周祖辉说。

助力菖蒲塘村脱贫,国网凤凰县供电公司专门在村里新增7台变压器,解决了8个水果冻库和4个产业项目用电问题。

到2019年底,菖蒲塘村有109户357人依靠水果加工产业脱贫,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6121元增加到23419元。

“过去8年,公司累计投入农网改造资金547.8亿元,其中在供区内48个贫困县投入245.35亿元;接管自供区内贫困村86个,优先安排资金实施电网改造。”国网湖南电力董事长孟庆强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农网全面改造升级,供区内6509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2年底的1.12千伏安提升至2019年底的2.08千伏安,农村售电量从2016年323.3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416.3亿千瓦时,贫困地区发展得到有力的能源保障和支撑。

电力不仅为扶贫产业提供“助力”,电力本身就是重要的脱贫产业。

“太坪村是新化县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交通运输极不方便,大部分产业难以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刘石桥说,2018年村光伏发电站正式投产,依靠发电上网可实现年收入10万元以上,村里7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

“‘十三五’以来,国网湖南电力全力服务光伏产业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有条件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贫困村,利用荒山荒坡、农业生产大棚、园区厂房、学校屋顶、生产车间屋顶、养牛棚顶等建设村级光伏发电站,对不具备单村建设条件的贫困村,因地制宜以联村形式合建光伏扶贫项目,还将光伏扶贫项目与搬迁相结合设计安装光伏设备;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和结算。

2018年底,供区内4000余个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截至2020年11月底,累计消纳光伏电量10.3亿千瓦时,结算发电收益6.21亿元,超8万户贫困群众因此受益。

268人驻村帮扶

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老铁们喝了我家的蜂蜜,爱情上甜甜蜜蜜,事业上一帆风顺,双击关注666……”在网上直播推销自家蜂蜜已成为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村民刘颂华的日常。

小河村位于平均海拔800米的大山中,属于高寒地区,耕地少,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7%,曾经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刘颂华因重病切除了一半胃,干不了重活,成为村里“最难脱贫”的贫困户之一。

国网湖南电力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发挥电网企业的技术和专业优势,利用恒温、恒湿的光伏发电大棚,创建了我省首个“农光互补”扶贫车间。这个占地不到1.2亩地的车间,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光伏发电收益,并满足全村特色农产品晾晒、加工、储存等产业发展用电需求。

依靠特色农产品产业,2018年小河村脱贫出列,2019年村集体经济纯利润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工作队根据刘颂华的特殊情况,请来专业人员引导他发展养蜂产业,并教他如何直播带货。很快,刘颂华在抖音上凭着“土味”讲解和优良的蜂蜜品质,成为网红“刘魔王”,蜂蜜订单源源不断。

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国网湖南电力累计承担了全省183个行政村定点帮扶任务。“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国网湖南电力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卢忠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国网湖南电力共组建133支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定点帮扶队员268人,累计对驻点村引入及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5亿元,除完善基础设施外,着重孵化了一批有特色、市场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

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对接乡村振兴,是贫困村出列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着力加强驻点帮扶村党组织建设,累计在驻点村发展党员403名,培育346名致富带头人,将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937名贫困生“定向就业”

为全省实现乡村振兴谋好局蓄足力

2019年,国网湖南电力自创的“教育+就业”扶贫模式,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国网湖南电力董事长孟庆强看来,长效脱贫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依托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全省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招录高考考生,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免住宿费和部分学费,享受电力扶贫专项奖学金,毕业后定向返回户籍所在地供电部门工作。

截至目前,国网湖南电力已累计招录了937名“定向就业”学生,他们从明年开始分批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大量贫困家庭将长期获得稳定收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孟庆强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实现乡村振兴。

除“教育+就业”扶贫模式为全省培养了大批扎根农村的人才外,湖南电网“最后一公里”不断延伸、增强,更是为乡村振兴谋好局、蓄足力。

怀化鹤城区大坪村位于海拔1174米黄岩山顶上乡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过去电力供应主要依靠小水电,电压常常低至不足140伏,点灯只能亮起一条红丝。实施精准扶贫后,国网湖南电力接管大坪村区域供电,累计改造、新建供电台区11台、增容1500千伏安,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23.5公里,改造、新建低压线路43.2公里。如今,大坪村家家户户电压均稳定在220伏左右。

“村民家里电饭煲、电视机、空调、洗衣机,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村党支部书记彭宏祥告诉记者,用电有保障,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村旅游产业欣欣向荣,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大坪村游人如织,大伙儿真切体会了一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彭宏祥预计,今年年底大坪村旅游分红可达数百万元。

受益于电力精准扶贫,“十三五”期间,湖南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约1000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1913台,新建低压线路4000余千米。到2019年底,全省省级贫困县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由2015年底不足198千瓦时增长到274千瓦时,增长38.4%;国家级贫困县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由2015年底202千瓦时增长到262千瓦时,增长29.7%。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