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一网一分”破难题 乡村治理更有效

文章来源: 宜章县委组织部  时间: 2021-11-22 17:37

“一网一分”破难题 乡村治理更有效

——宜章县“网格化+户积分”管理制度的有益探索

2020年以来,宜章县坚持以“六治”有效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推行“网格化+户积分”管理,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确保村民事情有人办、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加快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2020年,宜章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6年获“全省平安县”称号。成功创建平安村101个、卫生村77个、文明村124个,其中关溪乡东源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梅田镇龙村瑶族村荣获全省2020届文明村镇。

筑牢小网格,构建大体系。一是织好网。结合各村人口数量、聚居特点等因素,将全县266个村(社区)划分为2054个子网格,其中县城区6个社区划分了22个大网格205个网格小区。二是选好人。采取群众自荐、村(居)民推荐、基层党组织把关的方式,从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党员、后备力量和村(社区)好人协会成员中选聘,全县共推选2969名网格员。三是办好事。运用现代媒介技术分级分层建立信息处理平台,帮助网格指导员、总网格长与子网格员建立微信对接平台,子网格员与联系群众建立微信对接平台,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信息网络。比如,今年10月18日,我县得知从新疆旅游回来的6名人员与一确诊病例同乘一架飞机后,迅速通过网格化运作,全面摸排出他们的活动区域和接触人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管控,确保了我县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无聚集性疫情发生。

推行小积分,激发大活力。一是明确积分事项。将行政村制定的村规民约每一项内容细化为积分制的赋分项目,并以家庭户为单位,将所有村民纳入积分制管理范畴。对村民配合完成村(社区)各项工作,以及参与村(社区)公益活动、环境整治等情况实行积分动态管理。二是加强积分管理。积分由基础分、奖励分和处罚分等部分组成,根据实际情况给予1—20分不等的加扣分。各村片区负责人核实统计,做到“一事一记录”“一月一检查”“一季一公示”。比如,过去群众出于怕得罪人,参与政府组织实施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不够积极,实行户积分管理后,群众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抓好积分运用。各村(社区)按照积分考评方案,与“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定挂钩,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资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兑现。2021年全县有41个村兑现了积分,兑现物质金额达23.4万元。

建立小清单,解决大问题。一是以职责任务清单管事。明确联系县级领导、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区)“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网格员“三级干部”在“网格化+户积分”工作中的职能职责,通过“线上不定时宣传交流、线下定期走访”,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网格化+户积分”管理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以制度机制清单理事。由各村(社区)自行建立服务事项公示、民情走访记录等网格化管理机制,并制定户积分申报公示、动态管理等制度,完善积分兑换流程,确保积分公开公正。比如,梅田镇龙村瑶族村网格员邝孝林,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情况记录下来,并向网格长或支村“两委”报告,做到有据可查、及时有效。三是以资金筹集清单办事。采取“上级补一点、村(社区)集体拿一点、帮扶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力量捐助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网格化管理资金及户积分奖励资金,为网格化管理正常运行、户积分奖励兑现提供保障。

通过“网格化+户积分”管理成效得出启示: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的作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去思考、谋划、推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充分探索破解难题的有力办法,最终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