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迎来技能“黄金时代”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18-05-13 07:59

3月28日,湖南省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迎来了三位年轻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焊接项目金牌选手曾正超、第44届世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选手胡萍、第44届世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铜牌选手高雨楠。当天,人社部组织的世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这里举办。

台上真情讲述、台下掌声雷动,技能学子的热情让三位“技能明星”备感振奋。报告结束后,“粉丝们”蜂拥而上求签名,40多分钟后,他们方在工作人员协助下“突出重围”。“很高兴,通过我们的成长之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信,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三位选手不约而同地感慨。

倾心技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在适龄生源减少的情况下,2016、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在校生数量实现两连增。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在校生2680万人,中职和高职分别占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半壁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制造强国成为国家愿景,技能人才迎来了‘黄金时代’。这也成为广大青年学习一技之长、成就出彩人生的大好时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技能成才在青年中人气走高

4年前,初中毕业的宋彪放弃高中来到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从小喜欢拆拆装装的他自己都没想到,在2017年10月的第44届世赛上,他斩获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还夺得唯一的阿尔伯特·维达大奖。赛后,国家和各级单位奖励他近200万元,各项政治待遇也纷至沓来。

“本以为上技校就是解决谋生问题,没想到也能有出息。学技能这条路,我选对了!”宋彪的成长成才让一大批青年看到了希望。

陕西宝鸡技师学院院长车勇也敏锐地感觉到,这两年,前来咨询和报名的学生明显多了。“前些年,我们学校每年1500人的招生计划很难完成,这两年很轻松就招满了,热门专业来晚了都报不上。”

曾经,上技校是许多初中生“上不了好高中、将来考不上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近年来,这种情况已慢慢发生变化。

2011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周浩从北大退学,转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学数控,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近几年,大学生上技校的例子层出不穷。有的像周浩一样,退学读技校,如从浙江大学哲学系退学学汽修的胡昶,离开天津工业大学、到技校读钣金专业的高裕君;有的是大学毕业后又去读技校,如武汉大学本科生胡凯瑞到技校学烹饪、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黄艾到技校学设计。

发现报名者中有一些大学生,青岛市技师学院、广东省技师学院、长沙新东方烹饪学院等院校审时度势,办起了“大学生技师班”,毕业生遭企业“疯抢”。

家长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没想到学技能还能当世界冠军,希望儿子将来除了靠手艺谋生,也能为山西争光、为中国争光!”听了世赛冠军的报告,太原技师学院学生家长刘中华对儿子的前途有底气了,“这几年,大家对上技校越来越认可了,技术在手,工作不愁。”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的感受更灵敏。太原集团太原重工矿山设备分公司维修钳工张东元近些年一直随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去技校招人。“以前我们国企招技术工人很容易,由着我们挑。这两年技校生特别抢手,去技校招人的企业特别多,去年我们都没抢到几个人!”

“近几年,大国工匠成为时代热词,对技能人才的尊重、礼遇、敬佩之风盛行,技能人才‘香’了起来,走上技能成才之路的青年越来越多。”莫荣表示。

  技能之路缘何受青睐

目睹了三线建设时期父辈作为技术工人的荣光,经历过“下岗潮”后一代工人的失落,70后陈晓曦对当前青年青睐技能之路感慨万分。

14岁上技校、17岁成为钳工、20岁参加国家级技能比赛、26岁成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老师、40岁从事世赛研究至今——在技能领域耕耘了30多年的陈晓曦认为,正是时代的召唤引领越来越多青年走上技能之路。

近年来,从中国高铁亮相巴西里约热内卢,到中国核电设备进入南非核电站,中国制造驰名全球。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渴求前所未有。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带动中国全国民众尤其是近2亿青少年关注、热爱、投身技能活动”……围绕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殷切期望。

针对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低、经济待遇差、成长通道窄等痼疾,中央和地方拿出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利好政策。比如,国家层面出台了《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各地也在人才落户、职称评审、学历认定等方面,给予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等重视。

在政治舞台上,“技能面孔”数量大增。在党的十九大上,创造了“振超效率”的许振超、核电“焊匠”刘仔才等一批大国工匠响亮发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数十名技能人才成为5000多名代表委员中备受瞩目的群体。

“举国的关注、政策的利好,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氛围,让技能人才荣誉感越来越强。”宋彪笑称,“这种软环境就像强磁场,对青年投身技能的吸引无声胜有声。”

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位列金牌榜榜首……自2011年参加世赛以来,我国成绩实现节节高。“世赛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技能成才的广阔舞台,也为社会大众了解技能运动打开了一扇窗。”作为技术翻译参加了两届世赛的陈晓曦认为,各地竞相涌现的技能比赛与世赛形成“矩阵效应”,对青年择业具有强大感召力。

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比照的是,技校生在就业市场的走俏。2012年,焦喜春从湖南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到深圳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月薪不足3000元。半年后,他辞职回家乡长沙的一所技校“进修”。经过一年学习,焦喜春成了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的维修电工,月薪近8000元。

“上个不好的大学,还不如学个手艺。”作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李万君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带徒育人。从门下学徒的心态变化,他明显察觉:“没办法才来当工人的少了,真心想学技能的多了。”

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问题研究所所长邓希泉表示:“正是因为走技能之路也可以名利双收,才有这么多青年络绎不绝地拥抱技能梦想。”

  技能人才缺口呼唤改革再深入

在当前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中,发达国家纷纷聚焦实体经济,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前瞻性布局。2015年,我国发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谋求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人社部副部长汤涛表示。

然而,我国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问题依然突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就业市场上技术工人求人倍率为1.5-2,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包含技师和高级技师)非常短缺。技能人才队伍出现断档,四成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年龄超过46岁,青年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要理性看待青年热衷技能之路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认识清醒,“尽管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有所好转,但多年形成的社会观念并非一夕可变,一些人的思想转变还停留在口头上,仍需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

能够改变社会氛围的,首先是政府之手。“从人才分类评价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希望新出台的好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到位,让每名技术工人都能享受到改革红利,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制造一线。”作为一名80后,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教练刘仔才,经历过公司焊工招不满、门下好苗子转行的心痛。

加强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促进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这既为年轻人提供了成长成才的舞台,也能提升公众对技能成才的认同感,促进更多青年投身技能、成就梦想。”刚刚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刘仔才,把这个荣誉看作对技能人才队伍的认可。

李万君则感受到了来自企业的诚意。今年3月,他通过了公司一年一度的首席技师考核,可以拿30万的年薪了。“技术工人干得好也能享受公司领导的待遇,这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当技工前途一样光明。”李万君表示,中央倡导的技能激励导向应在企业界遍地开花。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青年技能人才的要求今非昔比。“现在一个焊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几乎是我年轻时的最高水平。”干了30多年焊工的李万君如此对比。邓希泉则认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新生代技能人才除了拥有精湛的手艺,还要具备奋斗意识和创新创造能力。前沿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当前技能人才培养的两个重点。”

在变化迅猛的产业格局下,当前技能人才培养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甚至出现供需脱节。“要鼓励校企合作,帮助学校与市场对接,在人才培养上更加灵敏地适应市场变化,培养一批来则能用、用则有效的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曾湘泉建议,“比如培养汽修专业技术工人,可以安排老师到汽修厂实践,列出岗位必备技术清单,再据此开发课程,这样培养出的技工必然受市场热捧。”

青年兴则民族兴,技能强则国家强。

亲爱的青年,技能报国正当时!中国制造2025,邀你一起来实现!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