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才梦想之花在脱贫一线绽放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07-16 17:20

让人才梦想之花在脱贫一线绽放

——人社部深入推进人才人事专项扶贫

20年前,张跃勋还是个毛头小伙,他当过老师,开过大货,总想去外面闯一闯。20年后,他和家乡“土疙瘩”打起交道,探索出一套果树栽培方法,带领十里八乡脱了贫,成为四川阿坝州茂县有名的农技专家,去年底评上高级职称,他的干劲更足了。

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张跃勋的试验田人气很旺,他乐此不疲传授着栽培技术。“国家政策好,基层舞台宽,年轻人与其在大城市当麻雀,不如回来做凤凰,在这里干事创业有奔头也有甜头。”张跃勋笑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是关键。为解艰苦边远地区人才之渴,近年来,人社部面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持续深入开展人才人事专项扶贫,精准制定倾斜激励政策,厚植贫困地区拴心留人热土,引导人才活水向贫困地区加速汇聚,为地区稳定脱贫、长远发展增添智慧动力。

开政策绿灯,填补人才缺口

一段时间以来,人才短缺成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西部某贫困乡镇,120多个事业编制,5年里却只招到20人,人才只出不进。中部某省份组织省内事业单位招考,应聘者扎堆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落后市县和基层一线岗位少人问津,呈现严重的“冷热不均”现象。

究其原因,除了艰苦边远地区条件苦、环境差等先天不足外,招聘条件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地方学历条件设置过高,使大量有服务基层意向、但学历层次较低者不能报考;还有些地方专业条件设置过窄,将不是该专业的人员拒之门外。

贫困地区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阻碍人才向基层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破除。2016年,中组部、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设置招聘条件,艰苦边远地区在坚持公开招聘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允许地方拿出一定数量岗位专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毕业生,并对基层服务人员开展专项招聘,多措并举破解招人难。

政策利好密集释放,人才源源不断流向艰苦边远地区。2017年至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统一招聘5541次,招聘741009人,每年招聘到县乡两级单位人员占公开招聘总人数的60%以上。此外,为激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担当作为,人社部开展“三区三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去年,3万多个个人和集体获得专项奖励。

突出需求导向,人才活力充分激发。各地结合实际,放宽条件,创新符合地区实际的事业单位招聘政策,瞄准脱贫攻坚急需、地区发展急需,定制人才招录清单。四川提出“放宽学历门槛”“放宽考核招聘条件”“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差异化政策措施,2018年,深度贫困县事业单位空编率从2017年的13.4%降至3.5%。福建对扶贫开发急需紧缺人才开通“免试直通车”。海南临高县对临床医生、儿科等紧缺的岗位,不设开考比例或采取直接考察方式进行招聘。重庆2019年通过面试、直接考察方式招聘4843人,占实际招聘总数的36%。

“这些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中定向招聘来的年轻人,因为有基层锻炼的经历,能够主动融入当地,在做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云南省凤庆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以来,凤庆县对乡镇事业编制空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拟定急需充实力量的岗位,并精准匹配了一批助力脱贫的精锐力量。

“今天的农村,天地更加广阔、更能有所作为,我愿意将青春奉献给扶贫事业。”2017年,藏族小伙向巴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四川甘孜州巴塘县中咱镇综合服务站工作,去年他主动请缨到深度贫困乡镇参与扶贫工作,在多项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争当先锋,获得当地脱贫攻坚奖励。

畅通成长通道,激发脱贫干劲

尽管教学成绩突出,相关研究成果还获得过省部级奖励,但受限于岗位职数,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三中骨干教师李云妹,即便达到了履职年限也无法申报高级职称,这成了她的心结。

晋升无望,职称常年“原地踏步”,这是贫困地区基层专技人员面临的普遍困境。而职称评聘又和工资待遇挂钩,评不上、聘不上则工资待遇上不去,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才流失,影响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必须为其畅通晋升发展的通道。去年3月,职称“双定向”和“单独划线”政策出台,明确对参评职称的贫困地区基层人才实行单独分组、评价、确定通过率,并单独设置定向使用的专业技术岗位,不占总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有效解决基层人才职数少、层级低、晋升难问题。同时,对护士、执业药师、社工、审计、统计等7项职业资格考试,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单独划线,让贫困地区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专业人才辈出,为脱贫事业增添有生力量。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双定向”政策,为基层增加了1.8万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单独划线”政策,为贫困地区增加了7000多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增幅达158.03%,这有效破解了贫困地区“有岗无人”、专业服务匮乏、水平低的窘境。

——限定当地使用,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双定向”和“单独划线”都明确规定,评价结果限定在当地有效,离开基层流动到城区等非基层单位,无法使用基层职称来兑现待遇,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也无效。“这就有利于贫困地区稳定人才、留住人才,让更多的人才在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扎根工作。”四川凉山州喜德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政策实施后,该县教育医疗卫生领域涌现一批优秀骨干人才,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突出业绩导向,引导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多地规定在贫困一线服务的达到一定年限、取得突出业绩,可适当放宽申报学历、任职年限等限制。如四川规定在深度贫困地区工作累计满15年,申报定向评价职称可放宽学历要求;云南加大参评人员基层工作年限和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权重,引导广大专家人才把论文写到大地上,让真正为脱贫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名利双收。

干在基层,扎根基层,如今,成长的通道也畅通在基层。大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直言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干劲和动力,愿继续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评上高级职称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一线教学的想法,力争让更多贫困家庭子弟接受良好教育、改变命运。”去年底,李云妹取得了定向高级职称资格,多年的心结也解了。

搭建逐梦天梯,打造技能战贫利器

一块瓷砖,让云南技师学院学生七林诺杰触摸到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去年“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上,他凭借精湛的铺贴瓷砖技能斩获铜牌,不少企业向他伸来橄榄枝。

同样出身大山深处,却凭借一杆焊枪登上世界技能之巅的攀枝花技师学院学生赵脯菠,来到大赛现场现身说法:“技能竞赛为我们搭建了一条逐梦的天梯,只要我们不怕吃苦,学到一技之长,一定能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

这也是人社部举办“三区三州”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以参赛为契机,弘扬技能成才、技能脱贫的理念,让贫困群众学技能、可就业、能致富,这是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利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人说。

2019年11月,211名“三区三州”选手参加了焊工、中式烹调师、汽车维修工等9个项目的比赛,技能成才的理念远播贫困山乡。今年,大赛将在新疆乌鲁木齐拉开帷幕,届时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可在现有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基础上晋升一级。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怀着热情投身赛前培训,大赛的正向效应正在显现——

点燃了特色技能培训的热火,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吃上“技能饭”,就业有门路。大赛组委会结合市场需求,设置项目门类,组织各地参赛选手进行赛前培训,让贫困学子练就技能本领、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脱贫技能。2019年以来,全国技工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逾18万人次,深度贫困地区技能脱贫内生动力被持续激发。

培训标准接轨国际,提高了贫困地区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以前踮起脚尖也够不着、看不到的世界技能大赛理念和技术标准,现在都送到面前来,我们教学更有底气了。”来自四川藏区的一名技工院校教师说。通过参加比赛,“三区三州”地区技能培训的水平稳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逐步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接轨,技能院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的比率连年升高。

一技傍身,再不怕贫困压顶。近年来,人社部门在开展技能扶贫上聚焦聚力、压实责任,因地、因人、因需开展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促进培训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实现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到“造血式”提升,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走上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改变命运的幸福路。

巍巍群山铭记变迁故事,脱贫样本凝结人才智慧。一幅幅苦干实干、分秒必争的动人画面正在铺展开来。

有了一方拴心留人的沃土,有了一方施展才华的天地,梦想之花必定开得更绚烂、更耀眼。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