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改革的政治智慧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11-23 15:37

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本溪、大庆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北方谈话”。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引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其中蕴藏着这位伟人改革的政治智慧。邓小平开创的改革事业没有停止,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国的改革实践进行到深水区,深化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需要有更强烈的改革意识、更坚定的改革决心和更高超的改革谋略。因此,梳理和明析邓小平改革的政治智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强烈的改革意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邓小平一生对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切的情怀。同时,他在政治生活中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有着切实的了解。面对我国僵化计划经济体制、机制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缺乏活力的现实,邓小平多次指出,如果我们再不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正是在这种强烈改革意识的驱动下,邓小平在1978年义无反顾地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进程,在南方谈话中呼吁“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坚定的改革决心

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改革并不比第一次革命轻松,改革的任务更加繁重,改革的阻力更巨大,改革的道路同样是十分艰难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在邓小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风险。一些领导干部出现腐败现象,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些困难和风险,邓小平以极大的勇气站出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航程,继续引领和推动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1979年,人们在农村实行大包干的生产责任制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些人思想僵化,反对农村实行责任制改革,在农村改革步履艰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高度肯定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全面深入的改革,并向全国纵深推进。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改革曾经一度陷入困境,这时已经近90岁高龄的邓小平南下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地,发表重要讲话,鲜明且坚定地指明了我国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在具体的改革推进过程中,邓小平告诫后辈,“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高超的改革谋略

高超的改革谋略是改革事业成功的保障。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高超的谋略,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善于抓住关键性环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内问题多,事情千头万绪,人们的思想不统一,其中,人们思想是否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前提条件。对此,邓小平果断地把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作为突破口,旗帜鲜明支持在全国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解放人们思想,统一了人们的思想认识,成为推进改革、闯出新路的关键环节。

二是善于吸取群众的智慧。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高度注重吸取群众的智慧,善于把群众的好做法和经验,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改革决策。他说过,“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国有企业在改革初期曾经试过的承包制,就是受到农民承包土地的启发。

三是在改革顺序上,先农村,后城市。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70%以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了,就稳住了大头;同时,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情况较简单,改革容易推开,城市较复杂,改革前期需做大量准备工作;农村改革见效快,可以为城市改革提供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保障,为城市改革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农村改革成功能为整个改革积累经验,增强人们对进一步进行改革的信心。

四是“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或“渐进式推进”改革,是邓小平引领中国改革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邓小平形象地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具体推进改革上,邓小平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减少了在改革过程中整个社会的阵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保障了我国的改革事业能够在平稳顺利中推进。

(摘编自《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25期 陈立/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