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劳模精神

文章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 2020-12-22 16:14

南泥湾大生产。(油画)

毛泽东曾感慨,1940年和1941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严峻的经济困难,陕甘宁边区树立和奖励各方面的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通过开展劳模运动,激励群众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争当劳模,孕育形成伟大的劳模精神。

勤于劳动

就农民而言,劳模精神是肯劳动、爱劳动,勤劳致富。马丕恩和马杏儿父女“早起晚眠,努力生产,经一年之勤劳,一家六口由赤贫之难民,一跃成为自耕农,堪称努力生产,改善生活之模范”。因“生产卓著,一年劳动两年余粮”,边区政府特嘉奖马丕恩为边区劳动英雄,马杏儿誉为边区妇女劳动英雄。

就职工而言,劳模精神是爱厂如家,加紧生产。赵占魁被称为中国式斯达汉诺夫,他每天打起床钟前就已起床,别人收工后还要“巡视工厂一周”,安放好工具才下班。他常说:“工厂是公家办的,我是个党员,工厂也就是我的,应该尽力爱护它。”边区职工以他为榜样,按照“新型劳动者”的标准要求自己,以主人公的态度对待生产中的每一环节,努力“建设革命的家务”。

就军队而言,劳模精神是一面战斗,一面生产,顽强拼搏,不甘人后。三五九旅在“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中开进南泥湾,“干部以身作则,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旅长到战士“全体参加生产,不让一个站在生产战线之外”。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建设,南泥湾从“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倡导军队在生产建设上要向三五九旅学习,并给三五九旅题词——“发展经济的前锋”。

精于业务

就工厂而言,劳模精神是善于组织生产,讲究工作技术,提高标准质量。“工程师和技师们,正力谋技术的改进;工人和学徒们,也各自尽着最大的力量,以求生产数量的提高,而工厂的机构与管理,也日趋于合理化中”。交通工厂鞋工科在大竞赛第一月,就消灭了“礼拜鞋”。制革厂在保质的同时超额完成竞赛期间任务,原计划制作棉鞋1万双,实际超过171双,其中只有17双不合标准,超过标准的则达60%以上。过去平均制作一双鞋需用工1.2个,现在只要0.95个,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敢于斗争

毛泽东曾谈到:“我们现在钱虽少但还有,饭不好但有小米饭,要想到有一天没有钱,没有饭吃,那该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来一个动员,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自己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克服轻视经济工作的错误倾向,解决“最差最无秩序最未上轨道”的财政经济问题,与经济困难做斗争;采取灵活斗争策略,领导组织广大群众运输公盐,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做斗争;召开劳模大会,总结推广生产经验,与地瘠民贫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摒弃“劳动下贱”的陈腐思想,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新劳动观;开设助产士培训班,开展医药卫生方面的劳模评选,与愚昧、疾病做斗争。

善于创造

延安时期的劳模们在各个方面积极创新创造。刘建章在多年的摸索中,创造了南区合作社式的生产、消费、运输、信用等综合性的合作社,建立了全边区合作运动的新方向;模范工程师钱志道成功试制氯酸钾,不仅解决了军火上的问题,也使火柴制造得到重要原料,在短期内,他还制成磷青铜、锌及炼焦油等各种重要化学物品;杨朝臣、申长林、孙万福、张振财、刘玉厚、贺保元、马海旺等人,根据当地技术基础和条件,创造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良农作、兴修水利的办法,极大提高粮食产量。

乐于奉献

有的劳模公开秘方或技术,传授技术与经验。例如,三边、关中等地的许多模范医生乐于公开秘方。又如,难民工厂模范工人李季华的技术在铁工组是最高明的,但他从未保守过,能耐心地教导传授工人及学徒。

还有的劳模大公无私,自我牺牲。如模范工程师钱志道,“为人很刻苦,不计较生活上的小问题,为工作他时常忘记吃饭和睡眠。在制几种化学工业品的过程中,他不顾艰苦与危险,亲自动手,别人称他为‘三不怕’,即不怕脏,不怕臭,不怕危险”。

(摘编自《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3期 臧爱绒/文)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