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离成功最近
——苏玲同志先进事迹
苏玲,女,回族,中共党员,1988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2004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湖南云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公司织部车间无梭总操质员在岗实习。苏玲自参加工作后,曾连续2年被评为“模范员工”,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标兵”。2007年,在常德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常德市织布挡车技术能手”。2008年,年仅20岁的苏玲被评为常德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光荣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荣获湖南省十佳女职工标兵称号,2009年11月被公司选送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带薪脱产学习深造3年。
苏玲,创造了常德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三个第一:最年轻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位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走出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位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投入才能深入
苏玲深知,作为一名非公企业的农民工,要想在城里在非公企业站稳脚跟,必须掌握过硬的本领,干出一番事业,从进入公司的那天起,苏玲就开始接受“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等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她始终坚守这样的信念:要在工作中学习,要在学习中进步。为此,苏玲常常是同事都下班回家了,她还一个人留在机台边继续钻研单打结的技巧。遇到技术好的老师傅,她总要“缠着”别人,就一个个操作要领打破沙锅问到底;同寝室的姐妹出去逛街了,她却很少逛街甚至很少为自己添置新衣服,闲下来的时候就在宿舍里看书学习,吸取知识的营养,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公司有图书阅览室,苏玲是那里的常客。
公司每年在春、秋两季都要举办操作运动会,车间平时也常常举行操作对抗赛等竞赛活动,目的是以竞赛促使员工提高技能、提升素质。苏玲就抓住这些机会,抓紧业余操作练兵,使自己能在比赛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她为了抓紧练习挡车操作,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每天早上7点就进车间,晚上六七点钟还在练操作,连午休时间也不放过。
勤学苦练,使苏玲练就了一身“稳、准、快、好”的操作本领,无论在车间举办的操作比武,还是公司举办的操作技能大赛,苏玲都能比出单打结32个/分(行业标准20个/分)、断经59.5秒(行业标准73秒)、断纬12.1秒(行业标准22秒)的好成绩。在云锦集团所有织布挡车工中,苏玲的操作技术出类拔萃。
付出方可杰出
从苏玲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车间领导、班组同事就告诉苏玲,要真诚做人,用心做事。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苏玲的责任意识一天天增强。在苏玲眼里,工作中没有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有段时间,车间的机台工作不好做,轮班领导便安排苏玲多看那些台位。刚开始,苏玲有些担心,怕完不成任务,因而工作中有些缩手缩脚。这时,车间、轮班领导的开导和鼓励,让苏玲领悟到“困难就像一根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的道理,增添了信心和干劲。她给自己鼓劲,要么不看这些机台,看就要看好。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这些机台。在设备上,她就和设备师傅们时常保持联系,有了问题及时维修解决;停台多,她就多巡查、勤捉疵。别人站,她就走;别人走,她就跑,遇到疑难问题,总是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那些“难缠”的台位终于被她征服了。苏玲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和精湛的技术,不断地挑战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每月的产量、质量在整个车间同工种挡车工中都处于领先位置。按规定,上白班是早上8点进班,可早晨6点刚过,苏玲就进车间来到了自己的工作台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中班是凌晨2点下班,可有时车间供应吃紧赶任务时,她就主动推迟一二个小时下班。有时中班下班后,还只睡三四个小时的就接到车间加班的电话,她总是一句“马上来”。于是,早上7点,又能在车间里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即使是在学校脱产学习期间,她都一直关心企业生产情况,每个寒暑假她都会主动投入到生产一线挡车。现在在织部车间无梭担任实习总操质员,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她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勤学苦练,虚心向有管理经验的老教练员求教,把自己最好的操作技能传授给一线挡车工,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
苏玲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轮休时,只要车间工作需要,她总是随喊随到,从不讲价钱。每年累计加班都在300小时以上。
“老虎机台”是传统纺织行业对易发生故障的有梭织机的称谓,这样的织机不仅影响挡车工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产品质量低,直接影响挡车工的收入。有些挡车工对“老虎机台” 唯恐避之不及,而苏玲却无怨无悔的在“老虎机台”上整整坚守了5年,而且一直保持着产量完成率94.48%,质量横档0.08条/米、织疵率6.09%、下机率62.3%、米分0.37分/米的优异成绩。
由最初的照看6台机器忙得满头大汗,到现在照看20台“老虎机台”气定神闲,苏玲的这份精彩是在看似不经意间练就的。据苏玲的师傅兼值班长张英回忆,苏玲来到织布丙班半年后,张英发现沉静朴实的苏玲身上有一股倔劲,工作起来很用心也很细致,便有意识的把她调到那些“老虎机台”上,磨练她的技术。
“老虎机台”是经常变换的,这样苏玲每次进班时的岗位也会跟着变,而大多数挡车工看的织机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朴实的苏玲直到一年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停的换着位置是在看别人不愿意看的“老虎机台”。知道真相后她不仅没有怪罪师傅,反而觉得这是练技术的好机会。
苏玲开始留心每一台织机的脾气,用心观察机修工对付“老虎机台”的每一个细节,边看边问边记。5年下来,她几乎掌握了车间里每一台“老虎机台”的脾气,能及早预防故障的发生,有时候还能帮助机修工一起排除故障。苏玲认为,把别人看不活的“老虎机台”看活了,自己觉得特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爱心换来开心
生活中的苏玲热爱生活,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她的心里埋下的是一颗颗爱的种子,它不断地发芽、开花、结果。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苏玲积极参与公司的党员捐款活动。当得知公司倡议党员为灾区捐献特殊党费的消息后,收入不高,家庭困难,也还只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她,也强烈要求捐出了特殊党费。
公司为员工新修了高标准的女工公寓。为了让员工居住、生活在这里更舒适,公寓成立管理委员会,作为居住在这里的苏玲成了委员之一,担当起了负责自己所在楼层卫生工作的楼层长。由于五楼是“跑通”员工的住地,属临时性质,没有设楼层长,卫生状况起始不理想。苏玲得知这一情况后,一到休息日,就主动跑到五楼去打扫卫生,一直坚持了4年多。
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免费的工间餐,为了让员工吃饱吃好,特地设立了员工监管员,以监管餐饮中心饭菜质量。这是个费力不讨好,且没有任何津贴的工作,一般员工都不愿意去。可苏玲却主动找到管理员,要求只要是她休息就安排她值班。当上餐饮中心监管员后,她态度和蔼,工作认真,成为最受员工和餐饮中心工作人员欢迎和好评的食堂监管员。
虽然她也经受过别人的误解,有过自己的委屈,累过、哭过、怨过,可她从未想过放弃,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她看来,这些不仅是在关爱和帮助别人,更多的是在升华和超越自己,让自己收获幸福,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敬业,永远离成功最近。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苏玲自信而快乐的一路走来。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农民工,苏玲将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我们坚信,她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