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绵绵不尽——乡亲们眼中的王新法

文章来源:  时间: 2017-03-03 08:11

湖南日报记者 周勇军 李寒露    通讯员 李飞 廖化

    3月2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六塔山上,漫山遍野的鲜花竞相怒放。这天,是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离开乡亲们的第8天。在通往六塔山的弯道上,仍有不少村民手捧桂枝,来到王新法墓前,倾诉着无尽的思念。

     “千元哥”千里返乡祭亲人

    看到村里小伙子田凯时,记者颇感意外。他怎么还不去武汉打工?那里,还有他残疾的父亲需要照料。见记者疑虑,田凯心情沉重地说:“父亲再三嘱咐,要等‘名誉村长’的‘头七’过了才能去。”原来,按土家习俗,家里亲人去世后第7天,要到新坟点香烛、烧纸钱以寄托哀思。

    一个“打工仔”与王新法之间的那份感情胜似亲人,肯定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据一直带记者采访的石门县委宣传部干事廖化介绍,田凯常年在武汉打工。他从微信上看到“名誉村长”王新法去世,将残疾的父亲托给工友照料,连夜赶到石门县殡仪馆,在王新法灵柩前放声大哭。

    田凯家一栋老吊脚楼,就在村里一条溪河旁。过去村道是泥巴路,出行不方便。田凯的父亲患有轻微精神分裂症,双腿又残疾,他的母亲无法面对今后的生活,便离家出走。无奈之下,田凯只好背着父亲外出打工。

    2014年春节,田凯和女友带着父亲回到村里,看到过去狭窄的泥巴路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更令他吃惊的是,村主道还分了一个岔,铺了一条近100米长的小道至他家门口。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回忆,当时修路时,王新法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修路,主要是解决村民出行难,何不借机把这条路修到附近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呢?”

    王新法做的这些事,让田凯感动不已。当时,他找到王新法,硬把1000元钱交到他手里,说:“我在外打工,没有为村里建设出力,这点钱算是代替投劳的费用吧。”为了记住这个年轻人,王新法风趣地叫他“千元哥”。“就在王新法去世的前一天,他还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们的生活情况,告诉我村里的新变化。”讲到这里,田凯的泪水涌了出来。

     “白发老人”凝望山顶念亲人

    王新法“头七”那天,白发苍苍的84岁老人田生秀,一大早拄着拐杖,走了1个多小时,才走到六塔山脚下。乡亲们知道老人要上山时,纷纷劝阻她,把她搀扶到王新法住过的木板屋前坪休息。凝望着高耸入云的六塔山,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泪水夺眶而出。

    2014年5月的一天,田生秀50多岁的儿子申大红因病去世。因为家里穷,儿子一直单身。王新法得知后,由其军人扶贫团队出钱,并和村支两委干部商量,号召村里党员前来义务帮忙,为她儿子办理了后事。就这样,她的儿子才顺利地被安葬在六塔山公墓。从此,这位孤独老人把王新法当作自己的依靠,而老人的冷暖,也成了王新法心里的牵挂。

      “致富能手”手捧新茶慰亲人

    暖暖的阳光洒落在大山深处的薛家村,成片成片的茶园显得格外青翠。在王新法长眠的墓地前,村里“致富能手”曾德平祭奠的方式不一样,他拿出刚采摘的新茶,泡了两杯,一杯洒在墓前,一杯自己喝着:“老哥,你还没来得及品尝今年的新茶,就这样匆匆走了,我心里过不去呀!我告诉你,今年新茶长势好,肯定能卖个高价。没有你的帮助,哪有我曾德平的今天?”

    曾德平曾当过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对王新法来薛家村扶贫,他起初也怀疑过。后来,他被王新法干实事的精神所感动,成了王新法的“铁杆哥们”。在王新法支持帮助下,他按专家建议,将自家10亩茶园,从往年四季采摘变为一季采摘。这样,有效利用自然气候,规避了虫害,达到了天然富硒、无农药残留的效果。去年,他的茶园每亩纯收入达到6000元。今年管理得更好,每亩纯收入估计可达8000元。

    靠种植茶叶走上致富路的曾德平,想起与王新法相处的日子,感慨万千。他动情地说:“若不是王新法帮我们改变观念,我们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富裕起来。”

1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