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强不强、全凭“领头雁”。近年来,桂阳县紧紧抓住村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着力在引才育才和管理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活力、能力和动力,使村干部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骨干作用,形成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雏雁培育——能人回引打造干事队伍
“有舍才有得,能够当选村里的副书记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来自黄沙坪街道羊角村的李念慈是去年通过“大学生回村任职”专项招聘上任村干部岗位。
回村任职前,李念慈在县城经营着一家水果店,凭借着水果品质和热情开朗的性格,生意日渐红火,回头客不断。上任村干部一段时间后,原本想着两边兼顾的李念慈发现,村级事务纷繁复杂,为了不影响村里的工作,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开店,全心全意投入到村级事务当中,并充分利用人脉优势,请来做自媒体的同学拍摄宣传视频,让村里的茶油、辣椒等农副产品和旅游资源当了一把“网红”,找她帮忙带货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
为破解部分村(社区)“两委”换届人选不足的难题,去年10月,桂阳县创新实施“能人回引”工程,组织开展“大学生回村任职”专项招聘,共吸引全县200余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试通过层层选拔,共公开招聘29名高校毕业生回村任职、21名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任专职工作者,为村级干部队伍注入了活水源泉。
强雁带动——导师帮带提升干事本领
在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全面完成后,为让新任村官们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掌握工作方法,桂阳县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村官导师”帮带制度,为所有新选任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至少各配备一名“导师”。
桂阳县欧阳海镇三白村彭井兵原是个体经营户,今年通过换届选举成为该村的新任会计,面对村级经济账目繁杂、资料台账整理缺乏规范等问题,原本有过经济管理经验的他却犯了难。
为帮助彭井兵尽快适应岗位,解决难题,欧阳海镇第一时间安排会计学专业毕业的青年公务员罗丁芬作为帮带导师,对彭井兵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
桂阳县敖泉镇原光路村党总支书记朱和卓作为现任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志明的帮带导师,老支书朱和卓常常说:“年轻村干部正好是‘刻模子’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农村工作的经验传给他们,就能让他们少走弯路。”
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模式开展结对,帮带导师聚焦帮带对象的短板弱项,量身定制个性帮带计划和措施,采取课堂教学“听”、以案说法“讲”、实地考察“看”、互动交流“学”、一线战场“练”,为帮带干部上好“政治理论课”“村情社情课”“实践方法课”,确保“补齐短板、帮带共进”,真正教出真本领、带出好作风。
目前,全县动态储备各类“村官导师”2000余名,为373个村(社区)1180名新任村官配备“村官导师”1593名,通过面对面帮带、手把手传授,切实把帮带练就的干事本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强劲动能。
头雁领航——有为有位激发干事热情
“现在对村干部的待遇提高了,每年还组织我们体检,干的好还有机会当‘领导’,能不把事情干好嘛?”流峰镇下阳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雄高兴地说。欧阳华雄上任后牢牢抓住党建这个关键和根本,以党建聚合力,以产业带致富,以摒陋习促环境卫生整治。短短几年,下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下阳村党组织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村环境卫生连续3年在全镇名列前茅,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为解决基层干部“动力不足”的问题,让村级干部在政治上有奔头、在经济上得甜头、在精神上添劲头,从而激励农村干部的干事热情。桂阳县坚持政策往农村倾斜、资金往农村倾斜,先后制定出台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和《村(社区)干部履职评价考核办法》,全面推行村干部坐班制,不断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构建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村干部管理格局。推进村干部待遇工薪化按月发放,每年按照上年度农民人平纯收入的2倍核发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报酬达3517元/月,并每年年底按照人均3000元的标准发放绩效考核奖。
同时,畅通基层干部上升渠道,每年在乡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拿出一定岗位面向村主职干部选拔。乡镇换届时,积极推荐优秀村主职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效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共有19名村(社区)支书、主任通过选拔、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其中有15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