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神龛里供着的树疙瘩

内容简介:

一块半米长的树疙瘩,静静地横卧在四川博物院的橱窗里。依稀还能辨别出的主干,在原有的棕色外又泛着土灰色,有些部位还呈现出烧焦的炭黑色。
详细内容

QQ??20191212111330.png

神龛里供着的树疙瘩(增强现实图片)

一块半米长的树疙瘩,静静地横卧在四川博物院的橱窗里。依稀还能辨别出的主干,在原有的棕色外又泛着土灰色,有些部位还呈现出烧焦的炭黑色。虽然早已干枯,仍然能感受到它在被砍伐前的粗壮结实。仅存的枝丫依旧扭曲盘桓在主干周围,不难想象它当年的枝繁叶茂。瘦、漏、皱、透的造型,宛如一件艺术品,可历史赋予它的远不止这些。

1935年,蒋介石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曾下断言,中央红军会在大渡河覆灭。他判断中央红军与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有三点惊人的相似:一是行军路线基本相同,并且都绕开了西昌城;二是进入四川都是亥猪年的五月涨水期;三是石达开和红军都为三四万久战疲惫之师,清军和蒋介石的追剿部队数量也大致相等。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蒋介石扬言要“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可有着坚定信仰的红军,远不是当年的太平天国石达开军所能比的。红军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在彝族果基支首领小叶丹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彝区,并成功飞越泸定桥。

成功夺取泸定桥之后,飞越岭便成为红军的下一目标。飞越岭是界山,西北坐落着泸定县,东南紧靠汉源县,在海拔接近3000米的山顶有一处叫作“飞越关”的隘口。飞越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向北控守荥经,向南卡住汉源咽喉,重峦叠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军难以施展。中央红军要脱离大渡河谷,彻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飞越岭便是必经之路。狭小的关口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要想攻克此关,只能出奇制胜。为避免敌军增援,先头部队加快脚步,向飞越岭山下的化林坪进军。化林坪曾经是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后来随着商贸衰落、交通变迁而逐渐褪去繁华,原本崎岖的道路,因为年久失修、天阴雨湿变得更加泥泞难行。比道路阻塞更影响行军的是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早在红军入川前,国民党在此就成立了县党部,让当地的保长、甲长歪曲事实,大肆丑化红军,使老百姓对红军产生畏惧和恐慌。红军还没到化林坪,老百姓就收拾细软东躲西藏起来。

QQ??20191212111353.png

飞越岭局部图


1935年5月的一天,虽然已是暮春时节,但深山之中乍暖还寒,大雨滂沱之后,云雾久久不散,阴冷笼罩在山间林内,村民们猫在门后,从缝隙中打量着国民党口中“可怕”的红军。只见红军呈一路纵队在狭窄的道路上前进,衣服并不统一,有的穿着灰布衣,有的穿着青布单衣。武器更是五花八门,有手枪、步枪、手榴弹,也有大刀、梭镖等冷兵器。但是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缝着五角星的八角帽,衣领上有两块红布领章,腰带扎得很紧,小腿上绑着绑腿,脚穿草鞋。一个个瘦骨嶙峋的战士,年纪看起来不大,浑身上下湿漉漉的,显然是被刚才的大雨淋得湿透。尽管如此,没有一个人到村民家中偷抢东西。忽然队伍停了下来,几个战士去老乡家敲门,不知道是不敢开门,还是已经躲到其他地方去了,终究没人答应。战士们便从院子的柴棚下面取了一些木柴用于生火,同时留下一摞钱币和一张字条。藏在家中的村民杨赵氏目睹这一切,她感觉到这些红军和先前听说的红军形象大不一样,深受感动的她在红军走后,从熄灭的火堆里翻捡出一块尚未烧完的树疙瘩,放到家中的神龛里供了起来。

就是这么不起眼的树疙瘩,被群众当作神物一般保存着。在百姓眼中,它代表的是红军的精神,代表的是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铁律。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