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音乐记忆】一腔无声血, 万缕慈母情 ——《重整河山待后生》

内容简介:

198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北京电视台播出了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这部电视剧根据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
详细内容

微信图片_20231219160355.png

一腔无声血, 万缕慈母情 ——《重整河山待后生》

198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北京电视台播出了长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这部电视剧根据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

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描绘了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住着的祁家四代人以及邻居们的故事,从几个家庭在民族存亡关头的兴衰沉浮,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电视剧拍摄制作过程中,导演林汝为将自己创作的主题曲歌词《重整河山待后生》交给了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请他为主题歌谱曲。

雷振邦很喜爱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是北方(尤其是北京)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雷振邦觉得京韵大鼓很能表现《四世同堂》里的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他在谱曲时将京韵大鼓的音乐语言与歌曲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后经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演绎,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雷振邦和女儿雷蕾、学生温中甲共同为主题歌谱了曲。一开始,他们打算找一位男中音来演唱这首歌,但雷振邦想起自己曾听过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一直被骆玉笙的演唱深深吸引。考虑再三,雷振邦还是决定请骆玉笙来唱。

为了能邀请到骆玉笙,雷蕾和父亲商量后,先是请丈夫易茗以雷振邦的口吻给骆玉笙写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再由雷蕾亲自到天津将信送给骆玉笙。骆玉笙看完信后,欣然答应演唱这首主题歌。因为骆玉笙看不懂谱子,以前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学唱,所以雷蕾先让乐队录了音,然后拿给骆玉笙听,骆玉笙在家边听边唱,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雷蕾将骆玉笙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录音。

当满头白发的骆玉笙走进录音棚,看到乐队那么多人在等她,心里有些吃惊:自己唱了一辈子,可跟交响乐队合作这还是头一回,自己又不识谱,这能合到一块去吗?而乐队的成员大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看到这样一位银发老人走进来,难免有些质疑: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唱吗?

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雷蕾请骆玉笙的琴师面向乐队、看着指挥,而骆玉笙则看着琴师的示意演唱。一遍合完,骆玉笙突然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心里有些发蒙,心想难道是来了重要的领导?没想到指挥告诉她:“他们是在给您鼓掌,您唱得太好了!”骆玉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就这样,一共录了四遍,《重整河山待后生》的录制工作圆满结束。

整首作品共四句歌词,分为上下两段,简洁而凝练,有气势、有深度。第一句“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骆玉笙高亢的唱腔、清晰而坚定的咬字将听者一下子置身于战争场景之中,这一句唱腔的重点在“恨”字上,前倚音sol的使用及级进下行的旋律发展,将“恨”字的情感刻画得很有内涵;第二句的音乐风格开始变得舒缓,“月圆之夜人不归”的旋律错落有致、很有韵味,是一个抒情性的唱腔,“花香之地无和平”的“和平”二字又巧妙地融入了京韵大鼓的唱腔,自然亲切。下半段的“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音区转低,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歌词中的“慈母情”,为最后一句做了音乐上的铺垫。“为雪国耻身先去”的唱腔,前四个字音区升高,节奏较紧,之后两拍空拍的出现为“身先”两字体现的悲壮感进行铺垫,最后一字“去”使用了前倚音加四分音符,没有拖腔,短促有力地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决心。“重整河山待后生”与开头第一句首尾呼应,高亢嘹亮地唱出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随着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播出,骆玉笙的歌声传遍了千家万户,受到热烈欢迎。她在台上演唱的时候,台下的观众经常跟着一起唱。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曾说:“……小彩舞(骆玉笙的艺名)的主题歌一唱, 我们的眼泪仿佛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重整河山待后生》曾荣获“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2000年,骆玉笙不顾年迈,从天津赶往北京卢沟桥,在卢沟桥上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以警醒后人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段蕾)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