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亨瀚:“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 ——给妻子的信

内容简介:

详细内容

熊亨瀚(1894-1928)

号骥才,湖南省桃江县人,曾任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湘江学校校长、长沙市教职员联合会主任等职,早年参加民主革命,从事宣传工作,参加了“驱逐张敬尧”“反吴佩孚”五卅等革命运动,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到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工作。马日事变后,他在党的领导下,到武汉、九江等地工作,1928年11月7日在武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国民党的法庭上,他沉着应对,“坚不吐实”。在狱中,他自挽一联,即《遗墨》。27日由武汉押回长沙,交由湖南省清乡督办署军法处审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仍被判处死刑。次日被杀害,时年34岁。

遗 墨

十余载受苦奔波,秉春秋笔,执教士鞭,仗剑从军,矢忠为党,有志未能伸,此生空热心中血。

一家人悲伤哭泣,求父母恕,劝兄弟忍,温语慰妻,负荷属子,含冤终可白,再世当为天下雄。

“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

——给妻子的信

月如乎:

余将别汝与父母兄弟去矣。追思家庭间父子兄弟骨肉手足之情,暨与汝十五年结婚之好,宁不凄怆伤心也耶!虽然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所难甚者,高堂父母,年近六旬,膝下儿女,均只数岁,汝亦尚在青春,诸弟均少能力,家无恒产,养育艰难。凡此诸端,不免耿耿。兹将后事,分告于下:

(一)余生未报父母养育之恩,死又增父母西河之痛,罪孽深重,上通行天。然此时亦无可如何。望告父母,毋以为感,倘来生有缘,再报寸草。祖母八旬有余,风烛之年,尤不宜使有悲意。

(二)岳父对余素厚,愧无以报,且龙弟新丧,两老方深悲痛,切勿因余之死而益其忧。

(三)西弟嗜酒好牌,倘弟体弱多病,均宜保养,尤宜振作。家庭间,当和睦一气,共撑困局,以分父母之忧。

(四)汝与余感情甚深,余死汝必欲苦守,然守节,亦大难事。余又素无积蓄,今以子女累汝,生活必感困难,可求余之老友设法以维日用。余死,汝之责任更大,切不可以为深悲。

(五)儿辈须严加管束,切勿因余之死而溺爱之,以致堕落。可读,则苦读;不可读,则或工或农或商,务必有一定职业。荣儿体强,将来似可使学军,以继吾志。然须切戒其与人为意气之争,夙励救国之愿。

(六)余之丧葬各费,必无从取给,可向杏农、光毓处借钱,免[勉]强了事,扶视南旋,一切均需从薄,得附先人坟墓足矣。

(七)此次被捕,承各方垂念,当为致谢。

亨瀚绝命遗言

戊辰十月初四

他们的故事

长剑走天涯

1928年11月28日晨,湖南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连续两声枪响,烈士熊亨瀚倒在血泊中,时年34岁。

20天前,熊亨瀚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给妻子留下绝命遗书。

武汉狱中留下绝命遗书

熊亨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期间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青年部长等职,积极从事革命。

“昨夜洞庭月,今宵汉口风。明朝何处去?豪唱大江东。”1927年8月初,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途中写下上述诗句。

在党组织领导下,熊亨瀚奔走于湘鄂赣三省,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他成为反动派的“眼中钉”。反动派对他重金悬赏,四处通缉。

1928年11月2日,熊亨瀚在武汉的行踪被反动派特务侦查到。5天后,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在狱中,熊享瀚先后4次被提审。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透,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伙。”

在武汉狱中,熊亨瀚已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他设法借来纸笔,写下一副自挽联,并给妻子詹月如留下绝命遗书。这些文字通过当时在武汉国民政府任职的熊子阳(熊亨瀚的同宗兄长)转交给熊熙才(熊亨瀚的三弟)带回家,由妻子詹月如保存。

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他心里牵挂着父母、儿女,在遗书中对妻子声声叮嘱,情真意切。

当年11月27日晚,熊亨瀚被押解至长沙,次日凌晨被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高呼:“共产党万岁!农民运动万岁!”

白色恐怖下冒险赴汉开展革命活动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1928年元宵佳节,熊亨瀚写下《客中过上元节》,至今仍被人传诵。

“长剑走天涯”的诗句背后,是熊亨瀚来往于湘鄂赣之间建立多处革命据点的艰辛努力。

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大规模血腥屠杀。熊亨瀚遭到通缉,当年6月潜回家乡。

蛰伏一个月后,熊亨瀚不顾家人劝阻,执意前往汉口找党组织。当时,他听闻农民杨石山要运一船木器等物品到汉口售卖,便瞒着祖母,哭别了父母,化装成渔民乘船前往武汉。

为便于开展革命工作,熊亨瀚寄居在武昌徐家棚、草铺门以及汉阳鹦鹉洲一带的贫苦群众家中,还在鹦鹉洲开设过一家名为“湘益隆”的杂货铺。

在此,他介绍码头工人张世林入党,物色了武汉第七公安局青年警察张寅先、薛枚生做内线,探听敌人活动情况,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

此外,熊享瀚还曾在鹦鹉洲组织过一个行动组,组织策划秘密革命活动。1928年2月,因被敌人搜出枪支,行动组被破坏。

家乡烈士陵墓至今仍受祭拜

湖南桃江县,资江蜿蜒而过。1894年,熊亨瀚在桃江出生。在当私塾老师的父亲耳濡目染之下,他严谨好学、聪颖过人。

时至今日,当地仍流传着“小神童”熊亨瀚的故事。有一年暑假,村里一位老学究得知在县城中学读书的“小神童”回乡,决定出题考考熊亨瀚。

“一对烛,审三场案,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老学究道出上联,要求熊亨瀚在一袋烟工夫对上来。很快,熊亨瀚一气呵成对出下联:“五大洲,分两半球,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熊亨瀚对世界时局的深刻洞见,令众人啧啧称赞。

学生时代,熊亨瀚积极投身学运,坚决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从日本留学归来,他在《真共和报》担任编辑,揭露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五四运动以后,他担任湖南通俗日报馆馆长等职,在当地宣传进步思想。

熊亨瀚牺牲后,师友们收殓了他的遗体,运回老家。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家乡两次为烈士整修陵墓。如今,在桃江县大栗港镇五羊坪村,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总会自发来到熊亨瀚烈士陵墓前祭拜。

烈士墓碑上,“发初忆当年,洞庭月,汉口风,长剑走天涯,功垂九域春如海”的挽联,默默述说着这位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

(原题为:《熊亨瀚:武汉狱中给妻子留遗书》,原载于2016年6月13日《长江日报》,音频录制:武冈市委组织部 贺伦彪)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