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赵启明:怀揣航天梦的技术尖兵

内容简介: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复合材料生产组组长,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曾荣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赵启明是我国复合材料胶接领域的技能专家。
详细内容

QQ??20191112144004.png

赵启明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复合材料生产组组长,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曾荣获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赵启明是我国复合材料胶接领域的技能专家。他先后参加了20多颗以复合材料为主结构的卫星及飞船研制工作,为“神舟”飞船的圆满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复合材料应用于航天卫星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50秒、30秒……”当零号指挥员的口令在空旷的大漠发射场响起时,全中国都屏住了呼吸。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六号”,腾空而起,火箭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指挥大厅里的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欢呼雀跃。这一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的赵启明也流下了热泪,飞船成功发射也凝结着他的心血与汗水。

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材料,航空航天器应用这种材料,既可获得金属般的刚度和强度,又可大大减轻自身的重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我国卫星的研制。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刚入工厂不久的赵启明,深深地感到这个特殊领域的挑战。卫星承力筒是卫星内部的一个圆柱形结构件,它承载着卫星的全部重量。可以说,卫星能否发射成功,承力筒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赵启明所在的复合材料小组担负起主承力筒成型的任务。主承力筒形面和结构非常复杂,成型技术难度极大。为完成任务,赵启明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尝试。技术不行,他就扎进外文资料里学技术;语言不通,他就将英汉字典随时带在身上;没有先例,他就带领着小组创造先例。终于,他们攻克了“碳纤维布变形”“波峰起皱”等一系列操作难题。我国第一个大型碳纤维承力筒终于问世并成功应用于卫星上,为我国后续卫星发射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赵启明的带领下,卫星制造厂的复合材料组,挑起了中国卫星制造业复合材料的大梁。中国梦,航天梦!他用自己执着的行动,践行着一名技术工人的强国梦;他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抒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

(来源:摘编自《大国工匠》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主编:刘建武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鲁楚原)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