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刘时勇:精益求精的铆装钳工

内容简介: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详细内容

QQ??20191205113947.png

刘时勇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飞机铆装钳工首席操作技师,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时勇将飞机铆接装配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掌握了国内外飞机最先进的铆装技术。针对后机身机尾罩的装配难点,他发明了“空间转换法”,属国内首创;他带领团队研究出一套“刘氏铆接法”,彻底解决了某型号蒙皮装配后因连接件凹凸量控制难度大造成的表面质量问题。

刘时勇:精益求精的铆装钳工

19岁的刘时勇刚进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时什么都不懂,看见各类设备是一头雾水,师傅给他讲解时也是一知半解。

刘时勇知道自己学历不高,所以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下班回来,他会找铆钉、找木板,练习钻孔技术。最开始练习时手脚笨拙,经常会被工具打到,痛得他五官缩成一团。但他慢慢地熟练起来,钻的孔越来越小,受伤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铁杵磨成针,刘时勇可以独当一面了,技术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每次工作起来他还是不分昼夜。有一次,铝合金和钛合金叠层制孔出现孔壁损伤,导致许多部件的安装出现问题。公司派了很多专家也没探出个究竟。刘时勇提出让他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这些合金的边角料,自己在厂子里钻孔。三个日夜,刘时勇就像是机器人一样将各种方法试了一遍,精准计算,最后终于让损伤达到最小。但他仍旧坚持要做到完美,于是又熬了一个通宵,终于探索出一套钛合金和铝合金叠层制孔的方法。

在飞机上工作,许多人都以为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实不然。刘时勇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空间狭小,经常要在夹缝间工作,所以他的工作姿势大多是趴着、躺着、跪着甚至是叼着进行。工作的地方闷热,一天下来,衣服里里外外要湿好几遍。即便如此,刘时勇仍旧坚持制孔精确到0.01毫米,不仔细看甚至让人会忽略孔的大小。只有孜孜以求的人,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把磨砺的过程当作享受;也只有不畏艰辛的人,才能走过荆棘,看到繁花满地。

(来源:摘编自《大国工匠》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主编:刘建武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鲁楚原)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