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家宝】 一根竹竿行万里

内容简介:

1948年的11月,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国共双方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最终60万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80万人,取得完全胜利。
详细内容

QQ??20200121150147.png

唐和恩的竹竿

1948年的11月,淮海战役拉开序幕,国共双方围绕着军事重镇徐州,开始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战。最终60万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80万人,取得完全胜利。大战刚结束,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便把它列为经典战役,各国军事学院的战史教材,也都把这次大战称为经典战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根竹竿竟然与波澜壮阔的淮海战役勾连在一起。这是一根三尺长的竹竿,竹竿上刻着李家庄、大营、潍县、团家坊子、临淄、金岑镇、孙家大庄等许多地名和一首豪迈的诗句:“一根竹竿行万里,省县村镇刻分明。胜利回来留纪念,传给后代好革命。”这是唐和恩在淮海战役支前挑粮用的一根竹竿。

QQ??20200121150216.png

唐和恩


唐和恩是500多万支前民工队员中的一员,他们不是军人,但承担的是作战保障的任务。淮海战役中,我军每天所需250万公斤粮食和无数弹药,就是靠像唐和恩一样的支前队员运到前线,同时,支前队员还将战场上大量伤员运送去后方救治。他们不只是运输队,还是担架队、卫生队、预备役部队。

1948年秋天,唐和恩被任命为支前分队副指导员,兼分队党支部委员和小队长,带着一根一米长的小竹竿,带领小车队,从家乡出发,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在此后五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根竹竿记录了他4000公里的“支前”路,累了,唐和恩撑着它休息;过河涉水,唐和恩用它探路。自己吃“三红”(红高粱、红萝卜、红辣椒),省下小米、白面供应部队,遇到刮风下雨,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盖在军粮上。细心的唐和恩每到一地,便用针尖把地名刻在小竹竿上面。在唐和恩的竹竿上,刻下了他所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 88个城镇和村庄。他想将来把这根小竹竿带回家去,传给自己儿孙,让他们永远记住老一辈这段革命历程。

一天下午,唐和恩的运粮小队在途中被一条数十米宽、结着薄冰的河挡住了去路。向老乡一打听,得知要沿河继续走10公里才有一座桥。看看天色已晚,绕道已来不及,唐和恩当即决定带领小队蹚水过河。此时,北风呼啸,满天飘雪,望着眼前的河水,看着河边的粮食,唐和恩二话没说,脱下棉衣扛起粮包,第一个跳下河去,在前面破冰探路。看到此情景,队员们也扛起粮食,抬起小车,蹚着齐腰深的河水跟着他徐徐前进,大家相互鼓舞,彼此照顾,顺利地到达彼岸。 刚上岸,他们还没来得及穿衣服,敌人的飞机就经过上空,运输队跑步行军一公里才躲过敌人飞机,离开危险地带。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唐和恩看见大家都冻得嘴唇青紫,可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反而情绪特别高涨,队友们都兴奋地说:“敌人的飞机也挡不住我们运粮队!”

QQ??20200121150245.png

淮海战役支前队伍


淮海战役结束后,唐和恩被评为特等功臣,荣获“华东支前英雄”荣誉称号。197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胶东解放区一支民工小车队随大军渡江南下支前的故事片《车轮滚滚》,那位手持竹竿、淳朴可爱的支前民工的原型就是唐和恩。

(来源:摘编自《红色传家宝》一书,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主编:梁晓婧 音频录制:毕婧 播讲:何帅)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