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组织委员讲红色故事】“牛人”何叔衡

内容简介:

沙田乡是红色故里,英杰辈出。正好今年是牛年,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沙田一位“牛人”的故事。
详细内容

图片

沙田乡是红色故里,英杰辈出。正好今年是牛年,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沙田一位“牛人”的故事。

“牛人”这个评价不是我说的,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说的。

这位牛人叫何叔衡,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之一,1876年生于今天的长沙宁乡市沙田乡。他小时候家里穷吃不饱,有次他说:“吃饭要是像牛吃草那样能放肆吃饱就好了”。父亲听到就对他说:“你长大了像牛一样做事,一定会吃得饱的。”自此,他就牢记了“像牛一样地做事”这句话。

甘为孺子牛

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年轻17岁的毛泽东。两人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志趣相投,经常一起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毛泽东等人倡议下,1918年成立新民学会,何叔衡是年龄最大的会员,但他很热心、很努力,一些会员回忆说:何叔衡在学会中既是益友,又是良师。他当时对湖南流行的“此人有福气”这句话就很反感。他说“福气”是很庸俗的东西,做人要有志气,要为国家、民族做一番事业,不要斤斤计较家庭、个人的利益。一个活脱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图片

何叔衡故居


勇做拓荒牛

其实何叔衡早年考取了晚清秀才,但他不满当时中国的现状,穷秀才带头造反,反帝反封建,勇做拓荒牛。“五四”运动爆发,何叔衡全力协助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核心推动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标志性事件就是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何叔衡负责衡阳代表团工作,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和军阀内部矛盾,最终使张部不战自溃,毛泽东评价何叔衡当时的表现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到1921年6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的开会通知。1921年6月29日傍晚,何叔衡和毛泽东一同踏上了停靠在长沙码头的一艘轮船,代表湖南的共产主义者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就这样,从嘉兴南湖驶出的红色航船一路披荆斩棘,历经百年芳华,成就了领导14亿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也正是有一代代共产党人这种敢为人先的拓荒精神,才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今天的历史性成就。

图片

愿当老黄牛

1931年,何叔衡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等职。这时他又成了一只老黄牛。工农检察部的同志回忆说,何老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批人员下去督察前,何老都要详细交代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不能对群众耍态度,要和群众搞好关系,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当时大家都记得何叔衡下乡总随身带着“三件宝”:一个手电筒,不管多晚、群众家多远他都要走进屋;一个布袋子,装着党的各种宣讲资料,耐心细致跟群众宣讲、谈心;一个笔记本,群众的诉求完完整整带回来,逐一研究解决。

他就这样像老黄牛一样,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不计回报的工作。直到1935年初,何叔衡与瞿秋白等人由江西瑞金转移去闽西时遇匪兵追击,在战斗中牺牲,为苏维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今天,我们适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一周年的关键节点、光辉时刻,“三高四新”战略已在三湘大地全面铺开,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更应自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以何叔衡这种“三牛精神”,积极投身“三高四新”战略大局,让每个乡镇、每个村的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三高四新”战略使命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成为创新实干的鲜明旗帜,以乡镇一地一域的发展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