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组织委员讲红色故事】烽火岁月家国情

内容简介: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醴陵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杨得志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开国将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详细内容

图片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醴陵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走出了李立三、左权、耿飚、杨得志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开国将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位醴陵将军的故事——烽火岁月家国情。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有这么一位将领,被毛主席称赞是枪杆子、笔杆子“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朱德赞誉他是如“钢铁般坚强,是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左权。

左权,1905年出生于醴陵市新阳乡,年幼时父亲就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地将四个孩子拉扯大。少年时,左权曾带头抵制洋货,投身反帝、反军阀的爱国运动,献身于改造中国社会的斗争。左权19岁便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抗战救国的战场,直至牺牲,都未曾回过家。

1939年4月16日,左权与刘志兰结婚了,第二年5月,他们在太行山下生下了唯一的女儿,给她取名“左太北”。由于“百团大战”,一家三口不得不分开,此时的“小太北”才刚满百天。左权带着太多的不舍和眷恋离开妻儿奔赴前线,从1940年11月开始,他总共给妻子写去了11封家书,表达着自己对妻子的挚爱和对女儿的牵挂。

“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咱们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可令人痛心的是,这竟是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1942年5月25日,疯狂的日寇对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战场上,日寇一发罪恶的炮弹落在左权的身边,左权不顾危险,高喊:“大家卧倒——”鲜红的热血映红了西斜的太阳,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八路军将领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失去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年仅37岁。名将阵亡,太行山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左权牺牲以后,远在湖南的老母亲并不知道,部队还是按照将军生前的习惯每月给老母亲写信,直到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朱德命令部队专程绕道醴陵专程去看望老人。当部队来到左权家中,久病卧床的左权母亲战战巍巍地走出来,她急切地问:满崽(左权小名)呢?我的满崽呢?怎么没有看到我的满崽?只见全体解放军将士向老人致以最崇高的军礼,部队首长更是哭着跪在老人的面前说:老人家,七年前,左权将军已经在抗击日寇战斗中英勇牺牲了。”就在这时,成千上万的战士对老人喊道:“左权没有回来,我们都是您的儿子!”老太太终于明白,自己日思夜想、日夜牵挂的小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坚强的老人没有恸哭,她没有读过书,就请人代笔,写下了这样的话:“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在民族危难之际,三湘大地上,有多少母亲,送别自己的儿子,奔赴救国救民的战场;又有多少母亲,盼着自己的儿子,回到家乡共享天伦。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株洲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而对革命先辈最好的纪念就是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向烈士与我们共同坚信的真理前进!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