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河水上山岗, 荒山换绿装——关山月《山村跃进图》

内容简介:

关山月1958年创作完成的 15米多长的《山村跃进图》,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以新中国初期全国农田水利建设为背景,全景式描绘了湖北均县凿山开渠、引水上山、兴修水库、农村建设与喜获丰收的动人画面。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河水上山岗, 荒山换绿装——关山月《山村跃进图》

关山月1958年创作完成的15米多长的《山村跃进图》,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以新中国初期全国农田水利建设为背景,全景式描绘了湖北均县凿山开渠、引水上山、兴修水库、农村建设与喜获丰收的动人画面。

根据关山月的回忆,1957年冬季,全国掀起兴修农田水利建设运动,美术界也掀起了下乡描绘农村合作社运动的高潮。当时在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的关山月,应全国美术界这一风潮,随湖北高教系统参观团赴湖北均县习家店李家湾参观访问李大贵的山区水利建设。回武汉之后,关山月“按捺不住要反映这个有意义的新题材。因为素材太丰富,不易概括,只好采用长卷这一传统形式表现”。他用三个多月时间,创作完成了《山村跃进图》。

????_20220119150953.png

《山村跃进图》采用传统的移步换景式的空间形式,场景细节很多,基本是根据关山月1957年下乡考察时的现场写生创作的,所描绘的农村积极生产、欣欣向荣的场景也基本符合当时实际情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粮食产量的高低受到水资源的制约,要提高粮食产量,就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1955年冬季和1956年春季,全国掀起了一次兴修水利的高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灌溉耕地面积增长近一亿亩。在1956年全国水利会议上,国家提出了后两年扩大灌溉面积4.5亿亩的要求。在1957年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大批“反冒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规模兴修农田水利和积肥运动的决定,掀起了兴修农田水利建设运动。1957年冬至1958年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运动拉开了农业“大跃进”的序幕,水利“大跃进”是全面“大跃进”的先锋,极大地推动了“大跃进”高潮的到来。全国“大跃进”高潮的新形势,又反过来推动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山村跃进图》以冬季场景作为长卷开端,这与传统中国画长卷四季图从春季开始的惯例有些许不同。关山月为何要做这样的布局和安排呢?一方面与关山月 1957年冬季到达均县参观有关,另一方面,1957年冬季全国农村水利建设掀起了高潮。全图以引水为线索并贯穿始终,从卷首冬季张仁长开山凿渠兴修水利,把大柏河水引上山灌溉田地,到春天出水,水通过木制的渡槽引到了村中,村边竖立着“幸福坝”的指示牌,再到秋天收获,全卷都是围绕水在叙事。

关山月以精彩的笔墨描绘了村口的池塘,荷花点点,绿树垂影,远山层层淡去,云烟氤氲,一派江南水乡的意境,以画境反映了农田水利建设给当地农村景观带来的巨大变化。墙上画满了鼓舞士气的宣传画和“河水走上山岗,荒山换上绿装”“五年计划一年完成”的标语,洋溢着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的幸福之感。这是1957年农村水利建设高潮的特有标志,也是一种特定时期历史气息的体现。

关山月次年春天已经离开均县回到武汉,因此长卷中的秋收之景其实是作者的想象,或者是他以概念化的手法描绘的全国丰收的场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标语和“英雄榜”上的劳动模范的形象相互呼应,体现了那个集体跃进时代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劲头。在长卷的秋收部分,关山月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描绘了一片广袤的农业试验田,更显集体土地的广阔。

《山村跃进图》堪称20世纪50年代描绘中国农村建设的史诗之作,内容丰富而具体,很多片段都包含了那个时代特殊的事与物,这也正是关山月这幅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体现。2016年,为筹备“展卷图新——20世纪50年代中国画长卷中的时代图景”专题展,曾有学者深入田野,去到关山月当年下乡参观访问的鄂北山区,做了大量的实地采访和考察工作,证实了关山月《山村跃进图》在历史细节和创作情境上的真实性。可以说在“大跃进”的浮夸风背景下,关山月还能真实地去表现生产建设场景,实属不易。

(丁澜翔)

【人物档案】

关山月

1912—2000年。广东阳江人。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跟随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学画,1935年入春睡画院,后因抗战全面爆发避难至澳门。1941年离开澳门,一路西行写生,创作抗战画。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积极推进国画改造,创作了《新开发的公路》《山村跃进图》《绿色长城》《江山如此多娇》等经典作品。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