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 ——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内容简介:

1958年5月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文化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组织一支由首都文艺界200多人组成的慰问团,赴十三陵水库参与劳动与创作。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 ——李琦《主席走遍全国》

1958年5月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文化局、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共同组织一支由首都文艺界200多人组成的慰问团,赴十三陵水库参与劳动与创作。在十三陵工地的劳动大军中,文艺工作者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作为知识分子,他们一方面要接受体力劳动锻炼的改造,另一方面还要在劳动间隙表现这一宏大的工程。

先后有数以万计的作家、美术家、雕塑家、摄影家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李琦便是其中一员。1958年5月25日,李琦见到亲赴工地现场劳动的毛泽东主席,深受感动,遂创作了水墨画《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此画获得了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竞赛奖。1960年,李琦对作品中主席的身躯在大场面中不够显眼并不满意,重画了一幅只展现主席“汗流浃背手持草帽”的肖像,这就是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主席走遍全国》。冰心认为这幅画让她回忆起许多难忘的场景,臧克家感叹这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宋协周称其为“教人起敬的国画”,邓拓赞赏其“把全国人民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精神面貌,集中地通过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生动地显示了出来”。这幅画可以说是关于十三陵水库建设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件。

????_20220121144259_??.jpg

李琦曾撰文详细描述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

这幅画创作于1960年。画这张画之前的195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这些领导人都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劳动,我正好也在那采访。那天人山人海,我就到了一个山包上去,想看一看全景。很凑巧,主席和他的随行人员正好经过这条路,我就像坐滑梯一样从山坡上滑下来,正好滑到他们中间。那天主席的装扮就是这个样子,风尘仆仆,走到那个地方,人多很拥挤。毛主席不断地向群众致意,与群众一起挥锹铲土,汗流满面。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递过一条毛巾让毛主席擦汗。毛主席擦完汗又把毛巾递给那个人,我看到后很是感动,就画了一张《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画面就是这个情节。这张画在第二年荣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奖状。可我对这张画不是很满意,虽然场面很大,但主席位置很小。后来我就构思出不带任何背景的《主席走遍全国》。有一次在美术馆工地劳动时,我正在砸石头,突然,脑子里一闪,毛主席汗流浃背手持草帽的肖像出来了,不要背景,主席的头发和手拿的草帽带都被吹动。不局限到哪个地方,能给人更多的联想。

李琦在《我心里要说的话》一文中谈到希望赋予这幅画召唤的力量:“让每一个人看到画都觉得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在注视着他。”这就是这幅画的魔力。

李琦创作出一个非常亲切的毛主席形象,他手拿草帽,身穿白衬衫和深色的裤子,看上去风尘仆仆,仿佛是刚结束一天劳动的普通人。单纯的背景使得这幅画更具有普遍的意义,用李琦的话说,任何人看到这幅画都觉得毛主席走到了他们身边。这幅画可以说是新中国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毛主席肖像之一,在那个年代,报刊、电影、舞台、课本、机关礼堂、平民住宅,到处都能看到这幅画。毛泽东主席诞辰7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收到一幅来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青年寄来的《主席走遍全国》的摹本,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丁澜翔)

【人物档案】

李琦

1928—2009年。1937年随父母赴延安,入儿童剧团,1941年入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后在西北文工团美术组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47 年入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创作以国画、年画、连环画为主,尤其擅长肖像画。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