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一步跨千年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

内容简介:

李焕民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启了自己的版画之路。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一步跨千年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

李焕民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启了自己的版画之路。在诸多题材中,他独独对藏区抱以极大兴趣,曾先后20多次深入西藏、四川甘孜和阿坝等地区,与藏民共同生活,寻找灵感。创作于1963年的套色木刻作品《初踏黄金路》便是这一系列版画中的精品,它不仅是李焕民最得意之作,而且被中国美术馆列为典藏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封面)。

画面中,一条在青稞麦田中开辟出来的小路自远而近、蜿蜒曲折地贯穿着画面,三位藏族劳动女性牵着牦牛由远方踏歌而归,构成游走流动的画面。金黄的麦田、牦牛车上成捆的麦穗以及妇女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都表明藏区秋收时节的大丰收。对于人物的描绘,李焕民也极尽写实性与历史性:画面中的女性昂头唱歌,充满自信,衣饰是典型的藏族妇女的装扮,她们的动态来自生活,有特有的体形和美感。此外,李焕民刻意将作品描绘成亮眼的金黄色,给观者极大的冲击力,甚至对“小路”都进行了“符号化”的处理。在色彩上,这是一条黄金路,而在国家意志与民族团结的前提下,这是藏族人民迈向幸福生活的“黄金路”。这条曾经的穷苦之路,藏族人民走了千百年,世世代代不断延续着农奴的命运,即使在丰收时节,他们的牦牛车上装的也不是属于自己的粮食。而如今改天换地,翻身农奴把歌唱,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粮食,拥有了独立自由的人格与尊严,这条路值得被称作“黄金路”。这幅作品同时表达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在推翻旧社会、维护少数民族团结、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等事业中所付出的努力终于有所回馈。《初踏黄金路》完成于1963年,然而李焕民构思这件作品花了三年时间。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至此,西藏结束持续上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和平解放,西藏从此走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9年3月,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1960年底,西藏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建立了千余个各级人民政权。李焕民于1960年深入藏区的一个小村寨,参加西藏民主改革以后的第一次秋收,而后才有了创作这幅作品的想法。在自述中,李焕民写道:“藏族人民第一次感受到劳动果实是属于自己的,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白天在歌声中劳动,晚上在打麦场跳舞,像是过节。我被这种情绪所感染,想通过秋收体现‘砸碎千年铁索链,一步跨千年’的主题。”由此可知,这“一步跨千年”便由画面中心的那条路体现出来。然而,第一次参加秋收活动并未让李焕民找到更为合适、直击人心的场景。

1961年秋收季节,李焕民再一次深入藏区,他看到远处的藏族妇女边走边唱,牵着驮满青稞的牦牛回家,“有一种精神解放的感觉”。于是他把运粮的路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思考,“从麦田到打麦场不过一里之遥,藏族人民却走了一千年,今天才初次踏上黄金路”。由此,“黄金路”与藏族劳动女性关联到一起,使得前一年的“丰收乐”主题得到了升华,这条路也成为整个民族的历史奋进之路。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从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在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注与支持下,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制度都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族文化传统得到保护和弘扬,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刘娜娜)

【人物档案】

李焕民

1930—2016年。北京人。1947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在徐悲鸿教导下学习美术,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开除。次年奔赴河北正定解放区,在华北大学文工团工作。1950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毕业后赴重庆《新华日报》任美编,后又调入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成为四川版画创作的骨干之一。曾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及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