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美术记忆】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汤小铭《永不休战》

内容简介:

广州的鲁迅纪念馆因“文革”停业,1971年重新开放时,需要制作一批鲁迅从早年到晚年的生平展览版面。画家汤小铭被派往纪念馆协助布展,因纪念馆中缺乏鲁迅晚年战斗生活的场景图片,组织上便指派汤小铭临时创作一幅油画来填补。
详细内容

????_20211019100740.png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汤小铭《永不休战》

广州的鲁迅纪念馆因“文革”停业,1971年重新开放时,需要制作一批鲁迅从早年到晚年的生平展览版面。画家汤小铭被派往纪念馆协助布展,因纪念馆中缺乏鲁迅晚年战斗生活的场景图片,组织上便指派汤小铭临时创作一幅油画来填补。接到任务后的汤小铭异常激动,从广州美院毕业后多年没拿过画笔的他,全天吃住在纪念馆,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汤小铭一开始花费十几天的时间画了一幅素描稿,定稿后又用了一个星期左右将它画成油画,一切都是如此顺其自然,没有太大的环境压力,也没有不必要的技术反复。最终,他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完成了这幅《永不休战》,并得到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这幅画中,画家一反“文革”时期“红、光、亮”的主流审美,代之以“冷、灰、暗”的方式表现鲁迅先生晚年带病坚持战斗、笔耕不辍的冷峻而坚毅的形象。画家在创作之前翻阅了鲁迅的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对鲁迅的性格、文风有一定的了解,又查找了一些图片资料,将鲁迅晚年照片集中起来进行参考和概括,才将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捕捉得如此精准。

《永不休战》描绘的正是鲁迅先生在去世前两个多月,带病坚持写作的情景。作者选取的这样一个场景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正面概括了鲁迅晚年的战斗生活,也集中反映出先生那种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终生的伟大理想,以及“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革命硬骨头精神,因而此画被命名为《永不休战》。画中的鲁迅面容严肃、双唇紧闭、目光如炬,散发着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威慑力。人物面部和手部的笔触结实而紧致,其他部分则相对虚化,作者试图采用以虚衬实、以暗衬亮的方式突出主体人物的表情和“以笔为战斗武器”的双手。整个画面的任何一个局部都是为主题服务的,都体现着鲁迅先生那精准犀利、毫不留情的杂文风格。鲁迅作为批判旧社会的精神斗士,一生争斗的对象是压迫人民的权力、制度与政客,而对于甘心为奴的国民也是“一个都不宽恕”。正是这种永不休战的精神,才激励人民奋起反抗,推翻旧制度,建立新政权。

汤小铭先后创作了三幅同样构图的《永不休战》,第一幅存放于广州鲁迅纪念馆;第二幅参加了全国美展,被关山月评价为“当时所有描绘鲁迅的美术作品中最杰出的”,奠定了其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三幅是应广东省美展开幕之邀而创作的。197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40周年,邮电部采用汤小铭的《永不休战》发行了纪念邮票,面值8分,全国发行 1000万枚。之后这幅作品被大量复制,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时代的美术经典,并使鲁迅先生的革命战斗精神永存于世。

(陈雅婧)

【人物档案】

汤小铭

1939年生,广西灵川人。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等,是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代表作有《永不休战》《满腔热忱》《让智慧发光》《孙中山先生》等,均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主编/殷双喜 副主编/丁澜翔 曾小凤 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技术支持: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
ICP备案号:湘ICP备17016663号-1

欢迎您访问红星网
您是第 位来访者